在我們精深的傳統文化中,女子十三歲時被稱作豆蔻年華,是因為那種含苞待放的美與豆蔻極為相似吧?其實豆蔻,是我們常見的香辛料,現代研究認為豆蔻能促進胃液分泌,增強胃腸蠕動,制止腸內異常發酵,祛除胃腸積氣,有良好的的芳香健胃作用,并能止嘔,是臨床上常用的助消化、促胃腸動力的藥;其中,白豆蔻又叫紫豆蔻,始載于《本草拾遺》;下面來看看白豆蔻用量用法是怎樣的。
白豆蔻為姜科植物白豆蔻的果實。10~12月果實呈黃綠色尚未開裂時采收,除去殘留的果柄,曬干。栽培于熱帶地區。分布泰國、越南、柬埔寨、老撾、斯里蘭卡、危地馬拉以及南美洲等地。我國廣東、廣西、云南亦有栽培。
果實含揮發油,其中有d-龍腦、d-樟腦、葎草烯及其環氧化物、1,8-桉葉素、α-及δ-拍帕烯、α-及β-蒎烯、石竹烯、月桂烯、桃金娘醛、葛縷酮、松油烯-4-醇、香檜烯等。《本草匯言》記載:凡喘嗽嘔吐,不因于寒而因于火者;瘧疾不由于瘴邪,而因于陰陽兩虛者;目中赤脈白翳,不因于暴病寒風,而因于久眼血虛血熱者,皆不可犯。
可見,白豆蔻能化濕行氣;溫中止嘔;開胃消食。主濕阻氣滯;脾胃不和;脘腹脹滿;不思飲食;濕溫初起;胸悶不饑;胃寒嘔吐;食積不消。治氣滯,食滯,胸悶,腹脹,噫氣,噎膈,吐逆,反胃,瘧疾。 使用方法因病而異,但常用它來煎湯(不宜久煎),0.5~2錢;或入丸、散。使用時需要注意,陰虛血燥而無寒濕者忌服。建議患者在使用時不要自作主張,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