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和炙黃芪雖然在字面上只有一個字區別,但是在制作過程,功能用途等等很多方面都有許多不同,黃芪即是生黃芪,炙黃芪是黃芪和蜂蜜共同炮制的,從外觀上看,黃芪是沒有炙過的,看起來是一般的藥材,而炙黃芪就是一種色比較深的一種黃芪,從外表上面,一眼就能看出了,今天就讓我來帶領大家來了解一下黃芪和炙黃芪的區別有哪些呢。
炙黃芪和黃芪藥用的區別炙黃芪有很好的具蜜香氣,味道也很甜,略還帶有一些黏性,有很好的嚼之微有豆腥味。炙黃芪的功能是重注重補氣升陽,可以補氣固表,同時也可以利尿托毒,還有很好的排膿作用,炙黃芪還有很好的斂瘡生肌作用,用在氣虛乏力是很不錯的。生黃芪又也叫膜莢黃芪有很好固表止汗,強心、利尿、降壓的作用,也可以保肝,可以提高免疫功能,同時炙黃芪和黃芪的區別也可以擴張血管還可以改善皮膚血液循,特別適合一些氣虛衰弱,自汗易汗,和一些容易感冒的人。
黃芪,又名綿芪。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質,常分枝,灰白色。莖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細棱,被白色柔毛。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產于內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黃芪的藥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其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實邪盛,氣滯濕阻,食積停滯,癰疽初起或潰后熱毒尚盛等實證,以及陰虛陽亢者,均須禁服。
傳統黃芪炮制以蜜炙為主,是將生黃芪切片,加蜂蜜炒制而成,炮制較為粗糙,勞動強度大。有文獻報道認為,CY—電動炒藥機蜜炙黃芪可降低勞動強度。也有文獻認為,電烘烤蜜炙黃芪尤佳,并對三種不同炙法(烘炙法、炒炙法、先悶潤后炒炙法)所得成品進行比較,結果表明,烘炙法制的黃芪質量好,色澤鮮艷,貯藏不易吸潮,可延長保存期,不生蟲,不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