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提出構建分級診療體系,首先從優化醫療服務體系入手,重點是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完善基本管理和運行機制,調動三級公立醫院參與分級診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創新診療-康復-長期護理連續服務模式,順暢“雙向轉診”通道。同時,以家庭醫生簽約等組合配套措施,科學合理引導群眾就醫需求。可以講,這項改革的全面推開是一次系統布局,對緩解供需之間的矛盾,對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上漲,對醫療服務體系的健康發展有著戰略性意義。
三、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是改革的樞紐工程,關系到運行新機制的轉換,也是進行協同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公立醫院改革的重要性愈加凸顯
公立醫院是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的主體,承擔著大部分醫療服務工作,并且在科研教學和應急響應等社會服務方面發揮著引領和示范作用。2017年各級各類公立醫院全面推開綜合改革,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現代管理制度的新體制,同時破除“以藥補醫”,建立以醫療服務價格補償為主的運行新機制,這不僅對于公立醫院改革,同時對于提升現代治理能力和水平,建立和諧的社會共治關系具有深遠的影響。
《規劃》指出,在辦醫體制上進行改革,加強政府在方向、政策、引導、規劃、評價等方面的宏觀管理,加大監管力度。同時,在人事編制等微觀管理方面放權。對公立醫院改革步驟之間的邏輯關系、實施路徑、關鍵政策點進行了系統規劃,其步驟是以醫藥分開為起點,有序做好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創新編制管理、理順人事關系、改革薪酬制度、強化績效管理等工作。這些改革動作要環環相扣,連綿不斷,持續改進,任何遲疑都有可能將改革做成“夾生飯”。《規劃》在建立符合醫療衛生行業特點的編制人事和薪酬制度部分特別提到:“對工作時間之外勞動較多、高層次醫療人才聚集、公益目標任務繁重、開展家庭醫生簽約的公立醫療機構在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時給予傾斜”,這為做好績效管理創造了有利的先決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