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子視網膜正在研發,有望為盲人帶來福音。中華康網近日從“2015清華長庚眼部外科論壇”上獲悉,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正攜手中科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進行該技術的科技攻關,“如果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品的電子視網膜產品研發成功,將讓因視網膜色素變性失明的患者恢復部分視功能”,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眼科主任胡運韜教授這樣說。
視網膜色素變性是一類先天性遺傳性眼病,因感光細胞的逐漸衰亡而導致失明。人造視網膜技術可通過微創技術將電子視網膜植入眼內,以取代受損的光感受器。視網膜可將微型攝像機的圖像轉為電信號,刺激尚存活的視神經細胞,由視神經將圖像傳入大腦,從而使因該病失明患者恢復部分視覺功能 。
對于患者而言,“視力差”與“盲”是有區別的?!凹词挂暳懿?,但哪怕0.1的視力,都可以讓患者有生活自理的可能”,在胡運韜看來,人造電子視網膜裝置技術的出現,對于患者意義重大?!澳壳皣馀R床應用后,可讓視網膜色素變性失明患者恢復到看到建筑、道路輪廓,識別字母等視力程度”。
一些發達國家已經在進行電子視網膜方面的研究。胡運韜介紹,美國FDA已經批準了人造電子視網膜在臨床上的應用,而日本、以色列、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也在進行相關的研究。
胡運韜透露,目前美國已上市的電子視網膜裝置,每套約16萬美元,而如果我國的自主產品研發成功,則會大大降低成本,“這將大大降低患者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