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數據為基礎,特別強調生活指導研究,突出減肥人群生態的中國體重超重問題課題研究,日前由中國社科院食品藥品產業發展與監管研究中心和廣東綠瘦健康信息咨詢有限公司聯合啟動,綠瘦將開放自己用戶的大數據為課題提供支持,期望通過權威專業的研究,在呼吁大眾重視肥胖危害同時,更能給予科學減重的指導。
中國社科院食品藥品產業發展與監管研究中心主任張永建教授介紹,“中國體重超重課題”有兩大特點:一,以大數據為基礎;二,研究特別強調生活指導,突出減肥人群的生態,將重點關注減肥人群的日常生活,如減肥與外貌協會的關系、減肥與生理期變化、減肥人群對付便秘有哪些高招等。
之所以開展“中國人體重超重課題”研究,在張永建主任看來,肥胖問題已不僅僅是個健康問題,也不僅僅是超重或肥胖者個人的問題,而是重大的社會問題。
張永建指出,十二五規劃以來,國家和社會高度重視大健康,僅2013年國務院就正式發布了兩個與大健康相關的文件,國發40號文《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和國發35號文《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而肥胖正是大健康的重要敵人,而且其危害從青少年起伴隨終生。
因此通過系統研究,建立全民肥胖健康監控管理系統,不僅利于全民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建立以飲食、運動為主要武器,輔助相關產品的體重控制的科學模式,而且也能為營養學、醫療領域等提供數據參考。
大數據將成為“中國肥胖指數課題”的重要支撐。2013年第一屆綠瘦中國減肥指數顯示中國女性對肥胖更為敏感,中國女性的肥胖意識標準是20.5,這就是說當BMI值大于20.5時,普通中國女性感覺自己胖了,開始出現減肥的意愿和行為。
第一屆綠瘦中國減肥指數還顯示,人的身材標準更加嚴格,當BMI達到20時,29歲以下年輕人就認為自己需要減肥了,因此他們成為中國減肥人群的主力軍,占總減肥人群的79.4%。不同年齡段對瘦身的需求不同,30歲以上表示有瘦腰需求的人群高達61.1%;而20歲以下年輕人除了腰腹以外,更加注意腿部的線條,20歲以下年輕人中表示要瘦腿的約占其中1/3。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可基教授提醒說,肥胖是慢性病的罪魁禍首,比較常見的慢性病,比如心血管病、腦血管病、糖尿病等都和肥胖有密切的關系,肥胖已經成為21世紀頭號醫學問題之一。
有數據顯示,在中國BMI大于28以上的肥胖人群現已突破1億人口,肥胖率已突破10%,并且城市成年人體重超重者已經突破40%,我國肥胖患者的增加速度已經超過部分發達國家。肥胖這一嚴重問題,已經逐步讓大多數人意識到肥胖將給身體帶來的健康危害,也會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體重控制的行動中來。
如何更好地進行體重控制?李教授的建議是,控制體重應該回歸到最基本的認識,一個是吃,一個是動。在此基礎上,選擇減肥輔助產品時,必須先把正規的、大品牌的廠家的產品,產品必須是有相關的保健食品或藥品批準證書的,以確保其安全。
據綠瘦公司首席顧問周宏明介紹,此次與中國社科院食品藥品產業發展與監管研究中心合作啟動“體重超重問題研究課題”,不僅以綠瘦的大數據統計作為依托,還將引入更多的行業機構專業數據,將有更多專業科研人員對其進行系統分析,在幫助肥胖者減重同時,希望能建立一個更為科學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