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復性宮腔鏡手術是指通過宮腔鏡進行切割、分離、燒灼等操作使異常、變形或畸形的子宮腔得以恢復正常的解剖形態和生理功能的手術。在女性不孕不育患者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宮腔異常所致。本文對我院近6年來應用整復性宮腔鏡手術治療的不孕不育患者臨床資料和隨訪結果進行分析,旨在闡述整復性手術在不孕不育治療中的作用。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婦產科衛兵
1 材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 1998年10月至2004年10月在我院診斷為宮腔因素所致的不孕不育患者256例,均經宮腔鏡及其他檢查排除其他不孕不育因素。這些患者根據具體病因實施了整復性宮腔鏡手術。選擇其中隨訪資料完整者234例作為研究對象,隨訪率達91.4%。
1.2病例分組: 根據病因和所施手術類型,將病例分為3組。子宮中隔組(65例),宮腔粘連組(100例),子宮粘膜下肌瘤組(69例),三組年齡分別為23-34歲(29.05±3.59歲),25-39歲(29.15±3.46歲),26-42歲(30.10±3.21歲)。子宮中隔組中完全中隔25例,不全中隔40例,完全中隔合并其他生殖道畸形3例。該組中原發不孕患者11例,繼發不孕23例,不育者31例,其中有一人有4次自然流產史。所有病例均行中隔切除術(TCRS)。宮腔粘連組中,輕中度粘連39例,重度粘連61例,均行粘連分離術(TCRA)。其中原發不孕28例,繼發不孕58例,不育14例。子宮粘膜下肌瘤組中肌瘤直徑≤2.5cm的22例,2.5-5.0cm的36例,≥5.0cm的11例,均行肌瘤切除術(TCRM)。其中原發不孕34例,繼發不孕20例,不育15例。
1.3手術設備: 宮腔鏡檢查選用日本OLYMPUS24型纖維宮腔鏡,外鞘4.5mm,前端可作180°彎曲;宮腔鏡手術選用德國WOLF連續灌流型,外鞘9mm;手術能源均用單極電,切割環為垂直切割環及針狀電極。灌流液選用5%甘露醇。
1.4手術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連續硬膜外麻醉。根據不同病因采用不同手術類型,具體如下:
TCRS 對不全中隔采用逆行切割法從中隔下緣上推切割環或針狀電極,切至根部,使其基底與兩側宮底齊平,暴露兩側輸卵管開口;對完全中隔先在一側進入,在宮腔內口上方0.5-1cm處將中隔開一小口,再作上述逆行切除。中隔均在最薄處切開,不作修整。利用膨宮壓力將宮腔撐開,術畢放置宮內節育器,作3月激素治療。
TCRA 對于可見網狀結構及粘連帶的則直接作逆行切割,對于完全封閉的重度粘連則選擇在疤痕最明顯處切割,必要時作B超監測,切至宮腔形態大致正常,兩側輸卵管開口暴露為最佳。術畢放置宮內節育器,作3月激素治療。
TCRM 作順行切除,體積小的可直接切斷瘤蒂或根部,然后鉗出;體積大的則在瘤體上開窗縮小體積,切成條狀取出,基底應切至與宮壁齊平,部分較大肌瘤應暫停膨宮,使肌瘤進一步向宮腔突出,如此反復直至切割干凈。
1.5 臨床療效判定 滿意: TCRS:術后月經規則,月經量不減少、無腹痛及其他不適。TCRA :術后月經恢復正常或比術前明顯增加。TCRM:術后月經少于術前或恢復正常,無腹痛及其他不適。不滿意:各類術式術后達不到以上要求或癥狀加重需進一步治療。
1.6 隨訪 三組病例術后全部通過門診復診、電話、信件方式進行追蹤隨訪,隨訪日期截止至2005年4月。隨訪指標包括月經情況,術后妊娠次數。首次妊娠距手術時間、妊娠結局。
1.7數據處理 采用SPSS10.0統計軟件分析。
2. 結果
2.1 手術情況 全部手術經過順利,TCRS、TCRA、TCRM三組手術時間和出血量見表1,經比較三組手術時間無顯著差異(P >0.05)。TCRS組的平均出血量最少,與TCRA和TCRM組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