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是治療癌癥的主要手段之一,已為廣大患者耳聞目詳。但目前癌癥化療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弊端:一旦使用不當或過度化療,其效果適得其反,不僅降低患者生活質量,甚至還危害患者生命。有關因素考慮如下:
1、 對于晚期癌癥(已經轉移或手術后復發轉移),目前化療只對其中25~35%有效,也就是說,約70%的晚期癌癥患者對化療無效。對于結腸癌、腎癌、肝癌、黑色素瘤等癌癥,其有效率更低。所以,患者在化療前,要考慮是否愿意以承受100%的化療毒性,去獲得可能有30%的短期療效。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腫瘤科熊紹權
2、 對于晚期癌癥,化療一般是無法治愈的。那所謂30%療效的意義又是什么呢?就是100個患者化療,其中約70位患者會無效,腫瘤不會得到控制。約30位患者通過2~3周期的化療后,腫瘤生長會得到一定控制。遺憾的是,這種控制不是無限期的,而是很短暫的,一般是2~6個月后,殘存腫瘤會很快耐藥,重新加速生長。而一旦腫瘤對化療耐藥,再次換化療方案的有效率會降到10%以下,而且會出現更大的化療毒性。比如對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如果病人身體好接受化療,只延長中位生存時間1~3個月。如果身體差接受化療,甚至得不到任何好處。(今年8月世界頂尖科學雜志《自然.醫學》發表研究文章:化療可能促進癌癥發展《Nat Med, Aug 2012》)
3、為什么西醫院的腫瘤醫生往往會建議患者反復化療呢?原因有幾點:一是對于晚期腫瘤,確實沒有更多的方法選擇,他們不了解中醫,只有化療、化療、再化療。二是西醫院腫瘤患者在初治時體質相對較好,即使化療無效,也可以經受再反復的化療,直到身體無法再承受,醫院也就不會再收了,患者就會被建議轉用中醫藥治療。三是西醫院患者初次治療的多,經濟也相對較好,能夠承受各類進口藥、自費藥、昂貴藥,其實療效平平。
4、那是不是就不需要化療了呢?也不是,化療與否,需要首先評估風險與獲益。如果獲益大于風險,那就支持化療。什么情況下獲益可能大于風險?如果是首次化療,前提就是:循證醫學已經證實化療對該病有明顯效果,而且病人身體能夠承受毒性。如果不是首次化療,再次化療的前提就是:前2~3次化療有明顯療效,身體還能繼續承受毒性。
如果是手術后的病人,腫瘤已經被切除,是不是需要化療?這也需要評估風險與獲益。其前提就是:首先要對病情(術后檢查)進行分期,然后了解循證醫學是否證實化療對該病該期有明顯效果,而且病人身體能夠承受毒性。早期癌癥經手術切除后,很難再從化療或放療中獲得益處。
5、任何治療,任何時候都應該堅持以人為本,而不是以病為本。不能為了完成化療而化療,一定要兼顧病人身體。在化療目前還總體療效不高的情況下,最好是適可而止,點到為止,否則化療結束了,人也歸西了。央視著名主播羅京,患了淋巴瘤,從報道來看,先后經歷了9次較大強度的化療,結果只不到10個月時間,骨髓造血功能枯竭,羅京英年早逝。他是死于癌癥本身嗎?要知道,對于淋巴瘤,目前無論中醫西醫,治愈率都非常高,5年生存率50%。羅京平時身體很好,平素熱愛鍛煉,即使不作任何治療,應該也能活上10個月。在臨床上,死于過度化療的患者比比皆是。
6、有一類化療更加要慎重,那就是:只有腫瘤標志物如CEA、CA125等升高,并沒有發現腫瘤病灶生長或復發,也沒有癥狀的情況下,到底需不需要化療?國內外有2種意見:一種是認為指標升高表示腫瘤活躍,需要化療。另一種是認為,腫瘤病灶并沒有生長,暫時不需要化療。我的意見是,暫時不需要化療,原因如下:
1)提前化療會導致腫瘤耐藥,等到腫瘤真正復發,就會無藥可用。因此,提前化療會透支以后的治療手段。2)提前化療會提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患者免疫力,即使延緩了腫瘤復發(還不一定),也不一定延長生命。3)癌指標CA125等不會影響患者生命和生活質量,治療何急呢?影響生命的是腫瘤病灶。如果不見腫瘤病灶就進行化療,有過度治療之嫌,更何況化療對多數腫瘤根本無效。4)即使等到腫瘤生長復發后,我們還可以再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手術或放療、介入等更合適有效的方法,不一定非要采用療效差毒性大的化療。5)除了化療外,對于癌指標升高者,我們還可以選用毒性低的中醫藥治療,在很多情況下也可以降低癌指標。臨床上常有CA125升到幾百一千多的,經過中醫治療后下降的很多。即使中醫治療暫時無效,至少也無害。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