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的中醫治療方式調理非常重要,輔以其他的治療方式,治療效果是非常顯著的,有規律的生活,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飲食,對疾病的回復也是非常重要的,脂溢性皮炎不是疑難雜癥,有正確的治療方案,是可以治愈的,下面,就脂溢性皮炎的中醫治療方式進行介紹:
(一)發病原因
本病為多因素所致,與年齡,性別有關,大多數病例有遺傳傾向,雄激素水平增高,導致皮脂分泌增多,此外,皮脂溢出常出現于神經系統疾病如帕金森病(Pakinson綜合征),特別是在疾病進展期,皮脂腺分泌水平可高于正常2倍;在動脈硬化,糖尿病,腎上腺腫瘤,某些乳腺癌患者及癲癇患者也有皮脂分泌增高現象。
(二)發病機制
本病是在皮脂溢出基礎上發生的繼發性炎癥,近來有人認為由于皮脂分泌增多和其他化學成分的改變,使卵圓形糠秕孢子菌大量生長繁殖侵犯皮膚而引起的原發感染和繼發過敏,與先天的脂溢性素質有關,但遺傳方式不明,另外,皮脂溢出增加了機體對細菌的易感性,如存在于皮膚上的非致病性痤瘡棒狀桿菌大量繁殖,分解游離脂肪酸引起炎癥,皮脂腺化膿也是因素之一,新生兒皮脂腺活動明顯,嬰兒皮脂溢出,以后隨來自母體的雄激素逐漸消失而使皮脂溢出減少,皮脂腺活動隨年齡增長逐漸減少直至青春期前,從18~40歲期間又開始加重,至老年癥狀減輕,男性多于女性,此外,精神因素,飲食習慣,嗜煙酒等可激發本病發生,冠心病,高血壓,心衰,B族維生素缺乏患者中發生率較高,艾滋病患者亦可見本癥的發生。
生活規律,睡眠充足,飲食合理,限制多脂、多糖食物,忌飲酒等及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服用維生素B12及B6等。瘙癢劇烈時可用鎮靜劑,止癢劑,其他如維生素C,硫代硫酸鈉等靜脈注射。
中醫治療:對痂皮多的脂溢性皮炎,宜以清熱利濕為主,可用五味消毒飲加茵陳15克、桅子、大黃各3克水煎服,對鱗屑為主者宜清熱涼血養皿潤燥為佳,取首烏、生地、旱蓮草各15克,丹皮、當歸、赤芍及女貞子各10克加水煎服。
局部用藥:以溶解脂肪,角質剝脫,消炎止痛止癢為主,常用藥物有硫磺,雷鋅辛、煤焦油、水楊酸、硫化硒、咪唑類等按不同部位,不同皮損選用不同型的藥劑,如頭皮上可用75%乙醇加入15%丙二醇外搽,每日二次,以及2%酮康唑溶液和香波外搽或洗頭。其他部位可用50%硫黃,爐甘石洗劑或2%-5%硫黃煤焦油糊劑,20%酮糠唑霜局部涂搽。并可用2%水楊酸每日2次涂搽,5%琥珀酸軟膏外用均有助于紅斑、鱗屑和瘙癢的改善,無不良反應。
美容治療:面部脂溢性皮炎也可通過藥物的滲透,離子導人及天然植物面膜等辦法治療。
通過以上對脂溢性皮炎中醫治療方式做了介紹,大家對中醫治療脂溢性皮炎有所了解,對于脂溢性皮炎診斷需要有專業的知識,為此,患者不要自己給自己治療,防止錯誤治療,這種疾病也發病于嬰兒,往往在嬰兒出生一個月左右。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