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癥患兒又稱為孤獨癥患者,她們發病的時候是否能夠準確地被診斷決定了后期的治療是否成功,那么目前最通用的診斷自閉癥的方法有哪些方面呢?
1、社會交往障礙
嬰兒期:表現為回避他人目光,雙目對視的缺乏被認為是孤獨癥的特征性表現,至12-30個月癥狀更為明顯。
2歲及以后:社會交往障礙大都到2歲時才明顯,缺乏與親人的依戀行為,他們在家不跟隨父母;當父母返回時也不去迎接,對母親的親近沒有愉快反應,不喜歡擁抱或避免與他人接觸;
缺乏主動與人交往的傾向,喜歡獨自活動,和其他兒童一起玩耍無興趣,甚至主動回避,不愿建立個人間的友誼,不了解別人的感受和缺乏同情心,與人之間缺乏正常情感反應。
2、言語交流障礙
2009年一項研究表明,語言技能喪失是孤獨癥兒童特有的現象。
約1/3的孤獨癥兒童原先說話伶俐,表達能力強,但至2歲后這方面能力逐漸喪失,甚至完全不會講話,即使會講話,言語表達缺乏靈活性。
多數患兒表現語言發育遲緩,不會說話或說話遲,也有根本不會呀呀學語,不會以手勢或其他形式進行溝通。
也有部分表現為語言形式和語音運用方面的異常,有些兒童雖然說話不晚,但言語的理解能力明顯缺乏,經常所答非所問,不會正確應用代詞,如常把你、我、他用錯,他們刻板重復一些語詞,但與環境或正進行的活動無聯系。
3、行為、興趣僵化刻板
孤獨癥與一般兒童活動內容和興趣有明顯的差異,對一般兒童所喜歡的玩具、活動或游戲缺乏興趣。相反對某些平常不是玩具的東西產生特別的興趣,有些幾乎達到著迷的程度。
行為、興趣及活動,表現繁多,而且在各個年齡段表現不一,有的會有諸多重復動作,如看手、轉圈、搖晃等;
重復按開關、撕紙、看電視廣告和天氣預報、聽同一首歌,還有一些強迫行為在睡眠、路線、排便和坐座位時表現明顯;
沉迷于某一種或某幾種有限的活動行為中,注意力異乎尋常集中,另外,固執于某些特殊的且沒有實際意義與價值的規范式動作中,還會有重復刻板的裝扮動作出現,如撲動、翻白眼、不經意扭動身體等。
但是作為從事兒童自閉癥診斷治療工作多年的鄒主任卻認為,那樣的一個量表沒有作為醫生自己的判斷準確。我們認真的聆聽家長對孩子情況的匯報,我們認真的觀察孩子的行為,我們和孩子進行互動,通過這樣的一個過程,我們獲得一個比較完整的情況,適當的時候結合一些量表,但是在我們這里實際上我們每個醫生都看了非常多,那個所謂的金標準已經在我們的腦袋里了。如果只是根據所謂金標準的量表來判斷,無異于會犯照本宣科的錯誤,這樣的誤診也曾經出現過。
在醫學界尚無特異性實驗室診斷手段進行非常準確的評測,他介紹,目前一般常用以下幾種檢查方式:CT、MRI、SPECT、PET、腦電圖、染色體、誘發電位等。
國際上診斷自閉癥還有兩套金標準,分別是ADI-R、ADOS,可根據典型孤獨癥的臨床表現來做出對孤獨癥的診斷。如果是根據國際通用標準,通過詢問病史和醫學觀察。
而以上提到的三個方面正是診斷的主要維度,因此當有人疑似發病的時候,就可以采取以上的這些方法進行確診,一旦確定就要及時地加以治療。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