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癥也被稱為“自閉癥”,是一種起病于嬰幼兒時期的廣泛性發育障礙。主要表現為:
1、社會交往障礙:缺乏目光交流,不會與小朋友建立友誼,缺乏主動交往興趣。
2、言語交流障礙:語言發育延遲或不發育,刻板重復的言語或模仿言語,你、我、他人稱代詞掌握困難,有時尖叫,哼哼或發出別人不能聽清或不可理解的“話”,或者自顧自地說話。稍大的病兒可能會拉著大人的手走向他們想要的東西,很少用點頭、搖頭、擺手等以表示他們的意愿。
3、行為異常:孤獨癥兒童興趣范圍狹窄,甚至怪癖,常常迷戀于看廣告、天氣預報、旋轉及看轉動的物體、反復排列物品等。對一些非生命物體,如書、小瓶、車輪等可能產生強烈的依戀。患兒還常要求日常生活常規,如飲食、物品擺放位置、行走路線等一成不變,并常會出現刻板重復的動作和奇特的行為,如重復蹦跳、將手放在眼前凝視、撲動或用腳尖走路等。
4、智力發育落后:50%的孤獨癥患兒處于中、重度智力低下,25%為輕度智力低下,25%接近正常,個別患兒在音樂、數字、記憶等方面有特異性表現,被稱為孤獨癥專家。
孤獨癥的病因尚不明確,目前沒有任何一種方法能夠治愈孤獨癥,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進行系統的、持續的、有針對性的教育訓練是孤獨癥兒童最根本的康復途徑。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