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癥(又稱孤獨癥)對多數人來說比較陌生,但對患有此病的兒童家長來說則是刻骨銘心的痛。這些孩子雖有正常的聽力,卻無法與親人正常言語。他們仿佛是從另一個世界來到這個星球的人,無法和普通人溝通,所以又被稱為“來自星星的孩子”。和普通孩子相比,他們需要社會投入更多的關愛,本文主要介紹自閉癥的一些科普知識,如果您的身邊有這樣的孩子,請盡量善待他們。北京電力醫院耳鼻咽喉科趙亮
一 什么是自閉癥
Dr Kanner
自閉癥的概念最早是美國的兒童精神科醫生Leo Kanner在1943年提出,他描述這些孩子是“帶著與他人發生情感聯系的先天不足來到世界上的”,經過70多年來醫學觀念的不斷更新,目前認為自閉癥是一種廣泛的神經精神發育異常,幼年即可被發現。其典型癥狀為社會交往障礙、語言交流障礙及刻板重復行為,并伴有感知覺、情緒及情感等異常表現。孩子常表現為智力發育落后、語言能力滯后,難以與人交流。
二 自閉癥的患者有多少
2014 年3 月,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發布的最新數據表明,美國8歲兒童中自閉癥患病率已經發展到1/68(男1/42;女1/189)。我國目前還沒有做過全國性的調查,各地區所統計出來的數據差異較大。有專家估算,我國的自閉癥的實際患兒人數是以百萬人為單位來計算,只是受到診斷條件的限制,很多孩子根本就沒被當做自閉癥來對待。
三 自閉癥的原因
雖然自閉癥已被發現超過70年,但仍然未能發現明確的致病原因。只是發現遺傳性因素和環境因素在疾病的發生中有重要作用,而以遺傳性因素為主。
四 診斷
作為一種神經精神類疾病,自閉癥的診斷主要通過通過孩子的行為表現來做出。如果孩子的智力、語言能力、社會交往、情感表達等能力與同齡孩子不同,就需要由專業的醫師通過評分量表來評估是否屬于自閉癥范圍還是其它的疾病,以及自閉癥的嚴重程度。這些評分量表并不是簡單地打分,而是通過觀察孩子日常生活,學習,人際交流,情感控制等方面的綜合表現來判斷其神經精神發育狀況。我國現行的自閉癥診斷標準為《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第3 版(CCMD-3)和DSM-IV-TR。國外對自閉癥的篩查已經推廣到了嬰兒階段,而我國在此方面的工作亟待提高。
五 自閉癥的治療
因為對自閉癥的病因和發病機制的不明確,至今也沒有一種特效藥物或是治療方法可以治愈所有的自閉癥患者,被采用的治療方法超過百種,其中比較公認的,并普遍使用的是特殊教育和行為訓練。行為訓練中,感覺和聽覺統合訓練被普遍應用。感覺訓練如擁抱療法、觸摸療法。而聽覺統合訓練實施起來比較復雜,需要多學科團隊的共同參與,包括聽力學、心理學、特殊教育和言語治療學。通過教育和訓練促進患兒語言發育,使孩子社會交往能力得以提高,可以進行基本生活和學習。這種教育和訓練需要家長、兒科醫師、心理學家、特殊教師、行為治療師和語言師等共同完成。加拿大關于自閉癥的治療強調一個觀念:每個治療人員在一個自閉癥兒童一生中只是一個過客,無法陪伴他終生,兒童的父母相伴他時間最長的人,所以家長在自閉癥治療中所起的作用遠超過醫務人員。
自閉癥的治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后期的效果和是否有早期治療并堅持,是否有個體性系統化訓練以及病情本身的嚴重程度等綜合因素有關,不同的孩子差異很大。一部分孩子通過早期系統地、有效干預,是有可能融入正常社會生活的。來自星星的孩子,除了依靠父母的關愛以外,還需要社會這個大環境提供更多的包容,期待未來能有更好的治療方法使這些孩子不再孤單。
耳科趙醫生為頭條號簽約作者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