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經痛常常在外傷、體力勞動或受涼后起病,或由于以上原因而復發。多數表現為一側疼痛,個別為雙側。典型的坐骨神經痛表現為一側腰部、臀部疼痛,并向大腿后側、小腿后外側、足外側放射。走路和改變體位可使疼痛加劇,平臥時病腿抬高受限。
1.根性坐骨神經痛:在得病初期,其表現不典型,多為一側腰痛,腰部酸脹、怕冷,部位較深。這種腰痛多在活動后出現,休息后消失。以后腰痛逐漸加重,轉化為持續性疼痛,活動后加劇。疼痛向患側臀部、大腿后側、小腿后外側、足外側放射,伴有麻木或感覺異常。咳嗽、打噴嚏、大便可使疼痛加劇,多數病人描述這種疼痛為電流樣的,由腰沿坐骨神經走行向遠端放射。患者走路時身體向前向健側傾斜,臥位時患腿屈膝屈髖,因為這樣可以減輕疼痛。
大多數患者在下腰部患側棘突旁有明顯壓痛點,當壓迫此點時,疼痛常由局部向該側下肢放射。有時在患側臀中部有壓痛,而臀以下的坐骨神經壓痛不明顯。這種患者頦胸試驗陽性(即患者仰臥,將其頭被動前屈使下頦觸及胸壁時,出現下肢疼痛或疼痛加劇),直腿抬高試驗陽性。
2.干性坐骨神經痛 :疼痛部位多位于臀部、大腿后側、小腿后外側以及足部。疼痛呈持續性,陣發性加劇,有時為燒灼樣或刀割樣,夜間和活動后加重,咳嗽、噴嚏等動作時疼痛無加重。坐骨神經走行區壓痛明顯,而腰椎部位無壓痛。這種病人直腿抬高試驗陽性,即患者仰臥,兩下肢伸直,將其患側肢體保持膝關節伸直位抬起,在70度以內時即出現疼痛(正常人屈髖關節角度為90度)。
無論哪種類型的坐骨神經痛都可出現臀部和小腿肌肉松弛。病程較長者可出現這些部位的肌萎縮,即患側臀變小、小腿變細。可出現疼痛區的感覺異常,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個別病人還可出現患側下肢皮膚發涼、干燥少汗或多汗。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