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經痛是指坐骨神經通路及其分布的疼痛,即在臀部大腿后側、小腿后外側和足外側的疼痛。若疼痛反復發作,日久會出現患側下肢肌肉萎縮,或出現跛行。
坐骨神經痛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坐骨神經痛為坐骨神經的炎癥引起的疼痛,以單側者居多,可常和肌纖維炎同時發生。主要發病原因為寒冷潮濕及扁桃腺炎、前列腺炎、牙齦炎、鼻竇炎等其他炎癥病灶感染,有的同時伴發肌炎及肌纖維組織炎。
繼發性坐骨神經痛是由鄰近病變的壓迫或刺激引起,又分為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經痛,分別指受壓部位是在神經根還是在神經干。根性多見,病因以椎間盤突出最常見,其他病因有椎管內腫瘤、椎體轉移病、腰椎結核、腰椎管狹窄等;干性可由骶髂關節炎、盆腔內腫瘤、妊娠子宮壓迫、髖關節炎、臀部外傷、梨狀肌綜合征、臀肌注射不當、糖尿病等所致。
臨床表現:根性常在用力、彎腰或劇烈活動等誘因下,急性或亞急性起病。少數為慢性起病。疼痛常自腰部向一側臀部、大腿后,N窩、小腿外側及足部放射,呈燒灼樣或刀割樣疼痛,咳嗽及用力時疼痛可加劇,夜間更甚。牽拉坐骨神經皆可誘發疼痛,或疼痛加劇,如Kernig征陽性(病員仰臥,先屈髖及膝成直角,再將小腿上抬。由于屈肌痙攣,因而伸膝受限而小于130度并有疼痛及阻力);直腿抬高試驗(Lasegue征)陽性(病員仰臥,下肢伸進、患肢上抬不到70度而引起腿部疼痛)。坐骨神經通路可有壓痛,如腰旁點、臀點、N點、踝點及跖點等。患肢小腿外側和足背常有麻木及感覺減退。
干性常在受寒或外傷等誘因下發病。疼痛常從臀部向股后、小腿后外側及足外側放射。行走、活動及牽引坐骨神經時疼痛加重。壓痛點在臀點以下,Lasegue征陽性而Kernig征多陰性。
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根性坐骨神經痛,有長期的反復腰痛史,或重體力勞動史,常在一次腰部損傷或彎腰勞動后急性發病。除典型的根性坐骨神經痛的癥狀和體征外,并有腰肌痙攣,腰椎活動受限和生理前屈度消失,椎間盤突出部位的椎間隙可有明顯壓痛和放射痛。X線攝片可有受累椎間隙變窄,CT檢查可確診。
治療方面,臥床休息(特別是椎間盤突出早期臥硬床休息3-4周,有的患者癥狀自行緩解)、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如西醫的止痛劑,維生素B族,短程皮質類固醇激素;中醫可用針灸、推拿、中藥外敷、內服等治療。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