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什么叫做頸椎病呢?目前國際上較一致的看法是指頸椎間盤退行性變,及其繼發性椎間關節退行性變所致脊髓、神經、血管損害而表現的相應癥狀和體征。
頸椎病會傳染嗎?頸椎病史不會傳染的。
頸椎病常見的病因有如下幾點:1、椎間盤退行性變(最常見);2、急慢性損傷;3、頸椎先天性椎管狹窄。
頸椎病常常分為以下四種基本類型:
1、神經根型頸椎病:約占頸椎病的50%-60%,臨床上開始多為頸肩痛,短期內加重,并向上肢放射,上肢可出現皮膚麻木,過敏等感覺異常,同時可有上肢肌力下降,手指動作不靈活,當頭部或上肢姿勢不當或突然牽撞患肢即可發生劇烈的閃電樣銳痛,患者頭部喜偏向患側,且肩部上聳,部分病程長的患者可有肌肉萎縮,患肢上舉、外展和后伸有不同程度受限。
2、脊髓型頸椎病:約占頸椎病的10%-15%,脊髓受壓常發生在下頸段,這類患者的頸痛不明顯,而以四肢乏力,行走、持物不穩為最先出現的癥狀。隨著病情加重進而發生自下而上的上運動神經原性癱瘓。
3、交感神經型頸椎病:這類患者可出現交感神經興奮癥狀如頭痛或偏頭痛,頭暈,視力下降,眼痛,心律不齊和血壓升高,也可出現交感神經抑制癥狀如心動過緩,血壓下降及胃腸脹氣等。
4、椎動脈型頸椎病:臨床表現有眩、頭痛、視覺障礙、猝倒、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運動及感覺障礙以及精神癥狀。
有了上面的基礎知識,我們不難分析王伯出現頸肩背部強硬、疼痛,上肢無力,頭暈,血壓升高等一系列的癥狀,如果排除高血壓,那就要考慮患上頸椎病的可能,這是由于其連日來長時間下棋,頸部得不到很好的休息而產生慢性的損傷,從而對已退變的頸椎加速其退變過程而提前出現了頸椎病的癥狀,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癥狀和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的癥狀,而王伯的頸部勞損還沒達到不可逆的程度,所以當他休息幾天后原有的癥狀就能緩解或消失。即使這樣,也不能掉以輕心,建議他到醫院進一步檢查明確診斷,并從骨科醫師那里得到專業的保健或治療的建議。
1、頸椎病哪一類會引起血壓的不穩定(頸椎病椎動脈型?),這一類頸椎病引起疾病的變化時怎么發生的,中老年人在面對此類疾病該如何應對。
答:交感神經型頸椎病可引起血壓不穩定,這一類型的頸椎病發病機制尚不太清楚。目前認為:頸脊神經沒有白交通支,但灰交通支與頸交感神經及第1,2胸交感神經節的白交通支相連,骨頸椎各種結構病變的刺激通過脊髓反射或腦-脊髓反射而發生一系列交感神經興奮或者抑制的癥狀。這一類型的頸椎病和椎動脈型頸椎病在臨床表現方面有較多相似之處,如發生眩暈,與頸椎不穩定和椎動脈旁骨質增生,在活動頭頸部時牽拉、刺激椎動脈,使其痙攣,導致一過性腦缺血有關。所以中老年患者若出現眩暈、頭痛、視物障礙、猝倒、眼后部脹痛;心跳加速、心律不齊、心前區疼痛和血壓升高或者眼花,流淚,心動過緩,血壓下降及胃腸脹氣等癥狀時要及時到醫院檢查,明確診斷后行規范治療。
2、出現此類頸椎病除了在血壓方面常伴有高血壓或者不穩定外,還有什么具體的表現要引起注意,此類頸椎病使用頸托是否有效(該注意些什么)?
答:交感神經型頸椎病在血壓方面常伴有高血壓或者低血壓外,還可出現交感神經興奮癥狀如頭痛或偏頭痛,頭暈特別是在頭轉動時加重,有時伴惡心、嘔吐;視物模糊、視力下降,瞳孔擴大或縮小,眼后部脹痛;心跳加速、心律不齊、心前區疼痛;頭頸及上肢出汗異常以及耳鳴、聽力下降,發音障礙等。這類患者也可出現交感神經抑制癥狀如頭昏,眼花,流淚,鼻塞,心動過緩及胃腸脹氣等癥狀。如果患者的頸椎病是由于頸椎退變后穩定性下降引起,那么佩戴頸托可以使得頸椎得到一個穩定的外固定和支撐,從而維持原有的穩定性,故佩戴頸托可能是有效的,但如果患者的頸椎病是由于骨贅增生、韌帶肥厚或鈣化產生壓迫而引起的頸椎病和由于先天性椎管狹窄導致,這時佩戴頸托就不一定有效了。
3、頸椎病病人可以通過什么樣的治療來來面對疾病,日常的鍛煉又是以什么為主?
答:頸椎病的治療分為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
非手術治療包括(1)正確的規律的枕頜帶牽引:適用于除脊髓型頸椎病以外的各型頸椎病。枕頜帶牽引可解除肌肉痙攣、增大椎間隙、減少椎間盤壓力、從而減輕對神經根的壓力和對椎動脈的刺激,并使嵌頓于小關節內的滑膜皺襞復位。(2)、頸托和圍領。(3)推拿按摩:對脊髓型以外的早期頸椎病有減輕肌痙攣,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的作用。按摩時應注意手法輕柔,不宜次數過多,否則會增加損傷,而由非專業人員進行頸部拔伸、推扳而產生頸椎脫位并發四肢癱瘓的病例不時可見,應引起高度重視。(4)理療:有加速炎性水腫消退和松弛肌肉的作用。(5)自我保健療法:在工作中定時改變姿勢,作頸部輕柔活動及上肢運動,有利于頸肩、肌肉弛張的調節和改善血循環。在睡眠時宜用平板床,枕頭高度適當,不能過高或過低,以免頭部過伸或過屈。(6)藥物治療:如使用非甾體抗炎藥、肌松藥、鎮靜藥對癥治療,建議在癥狀劇烈、嚴重影響生活及睡眠時才短期、交替使用,以減輕副作用的發生,此外尚可行封閉治療。
手術治療:診斷明確的頸椎病經非手術治療無效,反復發作者,或脊髓型頸椎病癥狀進行性加重者則需考慮手術治療。根據手術途徑不同,常見的有前路和后路手術:(1)前路手術:適用于切除突出的椎間盤,椎體后方骨贅及鉤椎關節骨贅,以解除對脊髓、神經根及椎動脈的壓迫,同時可進行椎間植骨融合術,以穩定頸椎。(2)后路手術:主要是通過椎板切除或椎板成形術達到對脊髓的減壓。
頸椎的日常鍛煉及保健:
1、注意正確的睡姿:一般以仰臥、側臥為宜。俯臥位時頭頸部處于向一側極度扭轉的體位,頸部呈緊張狀態,易引起頸部肌肉、韌帶關節等的勞損和退行性改變,一般不宜采用。
2、糾正不良姿勢:防止持久的單一姿勢,避免肌肉疲勞是一大原則。后位坐姿時,重心線在坐骨結節的后方,此時后背必須有倚靠,前位坐姿時,身體部位自然放松,身干胸段前傾約15度,頭再從軀干前傾15度,腰部輕靠椅背,前臂放于桌上,這種體位既可滿足伏案工作的需要,又可減少疲勞。
3、注意改變坐姿:坐姿不宜時間太長,超過1小時要做一些活動。可用雙手按、推、揉、點頸部軟組織,解除肌肉緊張或肌痙攣,可重點松解頸后肌群。伏案時眼與桌面的距離為30厘米左右,這樣可以減少疲勞。
4、進行功能鍛煉:如自由泳就是一項很好的保健運動,其對骨骼肌肉系統的協調運動有良好的作用,可以延緩骨質的退行性變,增加關節彈性和靈活性,增強肌肉的收縮力,減少頸椎病的發病。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