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這其中的一個體現就是漢字文化的精深了,有時候往往只是一個字的差別,意思就有了很大的不同,還有很多的字呢,幾乎只有一個筆畫的差別,不仔細看根本就發現不了,接下來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黃芩和黃苓一眼看過去根本就沒有差別,仔細一看原來就是一個點嘛,很多人都糾結的問這兩個究竟是不是一種東西啊,馬上就來揭曉黃芩和黃苓一樣嗎?
黃芩和黃苓一樣嗎?
黃芩,本名“芩”,是為芩草,“芩”字本義為“止血草”。別名山茶根、土金茶根,因草色黃而有俗名“黃芩”。為唇形科植物,以根入藥,味苦、性寒,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有清熱燥濕,涼血安胎,解毒功效。主要產于河北、遼寧、陜西、山東、內蒙古、黑龍江等地。黃芩的臨床應用抗菌比黃連還好,而且不產生抗藥性。我們借助廣譜抗菌作用強的特點,用在真菌培養雜菌感染特厲害,用黃芩提取液效果很好,它是農業病害防治最理想的一味藥。
黃芩用于濕溫發熱、胸悶、口渴不欲飲,以及濕熱瀉痢、黃疸等癥。對濕溫發熱,與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應用;對濕熱瀉痢、腹痛,與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對于濕熱蘊結所致的黃疸,可與茵陳、梔子、淡竹葉等同用。黃芩用于熱病高熱煩渴,或肺熱咳嗽,或熱盛迫血外溢以及熱毒瘡瘍等。治熱病高熱,常與黃連、梔子等配伍;治肺熱咳嗽,可與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熱妄行,可與生地、牡丹皮、側柏葉等同用;對熱毒瘡瘍,可與金銀花、連翹等藥同用。
黃苓根,藥材名黃苓甙,黃苓甙藥理作用:抗炎、抗變態反應作用;保肝利膽作用;降壓、利尿、鎮靜、解熱作用;醛糖還原酶抑制作用。臨床主要用于傳染性肝炎,急性膽道感染,鉛中毒,清熱解毒,胸悶嘔惡,肺熱咳嗽,腫瘤瘡毒胎動不安。黃苓喜溫和氣候,耐寒冷,搞干旱。原野生于山坡,地堰,林緣向陽干燥地方。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以排水良好,肥沃的砂質壤土赤優,在丘陵薄地均可種植。低洼積水地不宜栽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