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薷是一種能夠防止體虛的草藥,食用它以后能夠很好的發汗,在我們不舒服的時候服用它也能產生奇效,香薷有發汗解暑、行水散濕、溫胃調中、祛風解表、透疹消瘡、止血的功效,別名:香菜、香茅、香絨、石香茅、石香薷、紫花香茅、蜜蜂草、香薷、細葉香薷、小香薷、小葉香薷、香草、滿山香、青香薷、土香薷、土香草、石艾、七星劍,主治夏月感寒飲冷,頭痛發熱,惡寒無汗,胸腹痛,嘔吐腹瀉,水腫,腳氣,下面就讓小編來詳細介紹下香薷的功效與作用。
香薷既能發汗解表,又能祛暑化濕,故在暑天因乘涼飲所引起的怕冷發熱無汗及嘔吐腹瀉等癥,是一味常用的藥品。該品雖能祛暑,但性溫辛散,多適用于陰暑病癥,臨床用于祛暑解表時必須具備怕冷及無汗的癥候。如屬暑濕兼有熱的,可配黃連同用。至于暑熱引起的大汗、大熱、煩渴等癥,就不是該品的適應范圍了。
香薷發散風寒,有發汗解表作用,但多用于夏季貪涼,感冒風寒所引起的發熱、惡寒、頭痛、無汗等癥,往往與藿香、佩蘭等配合應用。香薷有祛除暑濕的作用,故適用于暑季食生冷、濕阻脾胃所引起的嘔吐、泄瀉,可配合扁豆、黃連、厚樸等同用。香薷利小便、消水腫,可單獨應用,也可配白術同用以健脾利水。
香薷味辛甘,性溫,無毒。歸經:入足少陽膽經,手太陰肺經,手陽陰大腸經。功效:發汗解暑,行水散濕,溫胃調中。祛風解表,透疹消瘡,止血。主治:夏月感寒飲冷,頭痛發熱,惡寒無汗,胸腹痛,嘔吐腹瀉,水腫,腳氣。煎服,4.5~9克,不宜久煎。發表透疹消瘡宜生用;止血宜炒用。荊芥穗更長于祛風。
香薷有發汗解熱作用,并可刺激消化腺分泌及胃腸蠕動,對腎血管能產生刺激而使腎小管充血,濾過壓增大,呈現利尿作用。因此,夏日常用香薷煮粥服食或泡茶飲用,既可預防中暑,又可增進食欲。但本品有耗氣傷陰之弊,氣虛、陰虛、表虛多汗者不宜選用。傳統習慣認為本品熱服易引起嘔吐,故宜涼服。
醫書中關于香薷的配方也有許多,比如治霍亂吐利,四肢煩疼,冷汗出,多渴:香薷二兩,蓼子一兩。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煎七分,去渣溫服,日三次?!妒備洝废戕笢O戕钢纹⑽覆缓停仉鯗?,內感風冷,外受寒邪,憎寒壯熱,身體疼痛,肢節倦怠,霍亂嘔吐,脾疼翻胃,中酒不醒,四時傷寒頭痛:香薷二兩,甘草半兩,白扁豆、厚樸各一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沸湯入鹽點服。《局方》香薷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