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病服中藥,皆需注意煎藥以及服藥的方法,否則藥難中病。應該仔細向醫(yī)生了解各種不同中藥的特殊煎服注意事項,以期達到理想的藥效。
煎煮前應將中藥預先浸泡半小時左右。泡藥要用涼水,熱水不行,礦泉水、純凈水也可。泡藥在室溫下即可。將中藥置煎鍋內,加水至超過藥物表面3至5厘米為度。
中藥一般可煎兩次,第二次煎時加水超過藥渣表面1至2厘米即可。煎藥之前,水應一次加足,不要頻繁加水。一天服兩次就煎出400毫升左右,即大半礦泉水瓶,一天服三次就煎出一礦泉水瓶即可。常規(guī)煎藥時間在半小時至四十分鐘左右。
如果煎出的藥液太多,可棄去藥渣后小火濃縮至合適的量。煎糊的中藥有毒,千萬不能喝。煎好的中藥液一般在冰箱中可保存一個周左右。代煎封袋的中藥夏天可保存兩天左右,冬天可保存五天左右。
一、副作用表現(xiàn)
制附子藥性大熱,用量過大,用藥時間過長容易上火。 可以出現(xiàn)頭痛、頭暈、口舌生瘡等癥狀,應該減量或停藥。另外不能與貝母、瓜蔞、半夏、白蘞、白芨合用,以防中毒(十八反)。
二、注意事項
處方中如果有制附片,或者制川烏、制草烏等有毒中藥,都要注意用開水先煎這些藥物半小時,然后加其它藥物,再煎一個半小時。合計要煎夠至少兩個小時。加水要加開水,不可加冷水。復煎時加開水煎半小時左右即可。
有大量制附片的方子,在服藥時先小口嘗一下,以不麻為度。如果麻嘴,要再煎一會兒。服藥時要小口慢慢地喝,不要一口喝光。也可以在煎藥時加一兩勺蜂蜜,一起煎兩個小時。如果制附片的用量在15克以下,一般不需先煎,也不需久煎,合計煮藥半小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