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棗既是可口的干鮮果品,具有較高營養價值的保健佳品,又是傳統的中藥。根據《本草綱目》記載:“……大棗主治虛損,除腸脾癖氣,可潤心肺、止咳、補五臟,久服輕身延年,堅志強力……”中醫理論認為大棗具有補氣、健脾、補血,養心安神之功效,是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倦怠無力、失眠多夢等患者良好的保健營養品。對慢性肝炎、肝硬化、貧血、過敏性紫癜等病癥有較好療效。
另外,大棗還含有皂甙素類等物質,參與人類機體多種生理功能、物質代謝、基因活動等調節。能夠增強肌力、消除疲勞、擴張血管、增加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肌營養,對防治心血管系統疾病有良好的作用。大棗維生素C的含量在果品中名列前茅,有維生素王之美稱。據國外的一項臨床研究顯示,連續吃大棗的病人,健康恢復比單純吃維生素藥劑快3倍以上。
大棗的食用方法
1、三紅酒
生山楂300克,大棗、紅糖各30克,米酒1000毫升。制法:將山楂、大棗、紅糖浸入米酒中,密封貯存半個月,每日搖晃一次。用法:每次飲30~50毫升,每日飲1~2次。功效:破氣行瘀,養血活血。注意控制飲用量。適用于高血脂、動脈硬化的患者。
2、紅棗燉兔肉
大棗15枚, 兔肉400克, 味精、生姜,蔥、食鹽, 料酒適量。將炒鍋置武火上燒熱,加入素油,燒六成熟時,下入姜蔥爆香,隨即下兔肉,料酒、菊花、鹽、味精,然后加500毫升水后煎煮至兔肉爛熟。功效:有補中益氣、益氣補血的作用。適用于病后體弱,面黃肌瘦的患者。
3、大棗烏梅湯
大棗10枚,烏梅5枚,冰糖適量。上述三味共同煎湯,分2~3次服用。大棗滋陰益氣,烏梅味酸滋陰收斂。功效:滋陰斂汗。適用于治療陰虛盜汗之癥。
4、首烏大棗粥
首烏50克,大棗l0枚,粳米100克,冰糖適量。將首烏入砂鍋加水煎取濃汁,與粳米、大棗、冰糖同煮為粥,供早晚餐食。功效:補肝腎、益氣血、潤腸通便。適用于老年人血虛腸燥之習慣性便秘,高血脂、血管硬化兼便秘者。
5、芪精棗湯
黃芪15克、黃精10克、大棗6克,水煎服。功效:益氣健脾,滋陰養血。適用于氣虛體弱,倦怠乏力的人群。
6、棗豆花生粥
紅棗50克,紅豆50克,粳米100克,花生紅衣10克。共同熬湯,連湯共食之。功效:補脾和胃,益氣生津養血。適用于一般性貧血或缺鐵性貧血。
7、二米紅棗粥
糯米100克、薏米仁500克、紅棗50克,將糯米搗碎,薏米仁洗凈,紅棗去核后一同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煮粥,待粥煮至濃稠時,加入適量紅糖再煮片刻即食用。功效:益氣健脾,利水消腫。適用于脾胃虛弱患者。
8、棗杏燜雞
栗子200克,甜杏仁10克,大棗5枚,胡桃仁20克,公雞一只,生姜、蔥、料酒、食鹽、醬油、砂糖、芝麻醬、味精、豬油和濕淀粉適量。將菊花洗凈,撕成瓣狀;姜切絲,蔥切段。將炒鍋置武火上燒熱,加人素油,燒六成熟時,下入姜蔥爆香,隨即下公雞和栗子,2~3分鐘后加水800~1000毫升,煮沸加入大棗煎煮燉熟后加入其他調味料再煎煮3~5分鐘。功效:補脾肺、益腎氣、止咳嗽、潤腸燥。適用于肺腎虧虛之食少,乏力、耳鳴、健忘,肺腎兩虛的咳嗽,以及氣喘、心悸及精氣不足之腸燥便秘,身體消瘦等癥。
注意事項
大棗生吃時,棗皮易滯留在腸道中不易排出,因此吃棗時應細細咀嚼。棗皮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燉湯時應連皮一起烹調。大棗雖然可以經常食用,但一次最好別超過20枚,吃得過量會有損消化功能,引發便秘。過多食用大棗會引起胃酸過多和腹脹。腐爛的大棗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會產生果酸和甲醇,人吃了爛棗會出現頭暈、視力障礙等中毒反應,重者可危及生命,所以要特別注意。
紅棗具有補血的效果,一般認為最適合女性食用,但有些情況下卻并非如此,月經期間有眼腫或腳腫、腹脹現象的女性不適合吃紅棗,否則水腫的情況會更嚴重;體質燥熱的婦女不適合在月經期吃紅棗,否則會造成月經量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