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五:《中國食品工業減鹽指南》發布,首次提出了各類食品分階段減鹽目標。
點評:減鹽行動是全球控制慢性疾病的共識,《指南》的發布屬于我國首次提出食品工業減鹽策略。《指南》中依據食品分類和工藝等提出了各類食品分階段減鹽目標,爭取到2030年各類加工食品鈉含量均值分布繼續下移20%。
事件六:2018全民營養周成功舉辦,首支主題歌及舞蹈《全民營養歌》發布,吃動平衡APP上線。
點評:2018年5月13日~19日,第四屆全民營養周在全國開啟,主題“慧吃慧動,健康體重”。首次突破以往的科普傳播形式發布了首支主題曲《全民營養歌》MV。并首次開發吃動平衡APP,它是2018年第四屆全民營養周工具包的重要組成內容之一,讓用戶能隨時平衡飲食與運動,輕松實現吃動平衡,實現大眾自我監督生活方式,是吃動平衡管理的重要工具。
事件七: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病預防控制局發布首部《中國居民補碘指南》。
《指南》強調,當前中國居民中一般人群整體處于碘營養適宜的狀態,但特需人群還面臨碘營養缺乏的風險。針對不同人群,《指南》也給出了具體補碘指導意見。
點評:這是我國制定的第一部補碘指南。是由地方病學專家、營養學專家和內分泌學專家首次合作共同制定,集地方病、營養、內分泌專業領域的共識,更具權威性;補碘指南結合了目前我國居民碘營養狀況、預防碘缺乏病新進展及相關科學研究新成果,具有鮮明的時代適應性。
事件八:國家衛健委營養健康扶貧項目啟動,中國營養學會制定扶貧工作計劃,實施精準營養干預,助力健康扶貧攻堅。
點評:通過營養健康扶貧預防疾病發生、促進疾病康復,補上貧困人群的營養健康短板,對于提升人口健康素質、促進更快更穩定的脫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事件九:“酸堿體質理論”被戳穿。
11月2日,美國的“人體酸堿體質理論”之父羅伯特·歐·楊坐上了美國加州圣地亞哥法院的被告席,原因是他曾建議一名女性癌癥病人放棄傳統療法而使用他的“堿性療法”,最后被判賠償該患者 1.05 億美元,并當庭承認“酸堿體質理論”是個騙局。
點評:中國營養學會多年前就曾辟謠“酸堿體質理論”。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知識日益重視,但大眾識別、利用健康信息的能力還很有限。建議個人不要盲目相信和追捧所謂的神奇養生法。
文/張沫
來源: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