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季節已經是在初秋了,很多人都出現秋乏的表現。這對于哪些失眠的人來說,簡直就是大自然的恩賜啊?但埃墨里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結果表明,入睡太快的人中有相當一部分常常伴隨“睡眠呼吸中止”,這可能引起血壓增高,從而增加罹患心臟病的危險。
“倒頭就睡”不一定是好事
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睡眠作為生命所必須的過程,是機體復原、整合和鞏固記憶的重要環節。在日常生活中,那些“倒頭就睡”、“一覺到天亮”的人常讓人很羨慕,擁有這些“睡覺本事”也往往被視作身體健康。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人從上床準備入睡至腦波顯示進入睡眠狀態,一般需時15至30分鐘,時間太短或太長其實都是異常征狀,太長就是人們熟悉的“型”;但太短則常被人們忽略和誤解。實際情況是,“倒頭就睡”很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是疾病到來的前兆。
一項研究報告稱,只有嚴重睡眠不足或患有某些睡眠紊亂癥(如“睡眠呼吸中止癥”,指的是在睡眠中出現呼吸暫停現象,該癥通常由氣管中的機械問題引起,有時也可能是神經系統失調的先兆)的人,才擁有“立即入睡”的本領。這些人不僅能在床上“倒頭就睡”,甚至坐著或站著都能入睡。
專家指出,患睡眠呼吸中止癥的病人大都不知道自己患有此癥。等到發病久了,才到睡眠門診尋求治療,這時長期處于睡眠缺的腦部與中樞神經,可能已經遭到較深程度的傷害,失去了早期治療的黃金時機。
睡眠呼吸中止是怎樣“禍害”神經系統的呢?專家指出,臨床上定義的呼吸暫停指的是兩次呼吸至少有10秒的間隔,這其間人體會出現下降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