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藥販子通過互聯網進行處方藥的銷售,對病患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脅,也對醫藥市場的發展造成了不良的影響。雖然送藥O2O被查至今已經有一年,但是記者發現,網售處方藥仍然活躍在一些醫藥網站和APP上。
違規上癮
益豐藥房、老百姓大藥房在O2O領域的布局讓送藥O2O重新回到公眾的視野中,網售處方藥的問題竟仍然存在。北京商報記者在送藥O2O平臺藥給力上搜索發現,除硝苯地平片外,施慧達等處方藥也可購買。藥給力客服在溝通中并未提醒該藥品為處方藥,表示“附近藥店有就可以送”。
這已經是第三次出現O2O平臺違規售賣處方藥的情況。一年前,因對政策不了解,多數企業上線之初就違規,無論是背靠仁和的叮當快藥(原名叮當送藥),還是拿到融資的創業企業快方送藥、藥給力,以及尚未拿到融資的創業品牌,都出現過違規網售處方藥的行為,多數企業負責人表示,將嚴格遵守法律法規,避免此類現象再次發生。
半年之際,北京商報記者再度搜索發現,偷售處方藥行為依舊存在,知名品牌幾乎全軍覆沒。叮當快藥、藥快好有“熄風通絡頭痛片”在售,藥給力、快方送藥則出售“復方羊角顆?!?。每次被曝光后不出半天,送藥O2O平臺都會做出整改,卻僅僅下架了被點名的藥品,其他藥品則在避過風頭后再度上架。
資本之困
藥品是否齊全是用戶選擇平臺的最重要條件,這正是企業屢屢上架處方藥的原因。業內人士表示,“送藥與外賣不同,除部分慢病藥品外,普通藥品受價格因素影響小,但藥品的齊全程度非常重要。一旦消費者在一個平臺上沒有找到需要的藥品,就會轉投另一個藥品更豐富的平臺。偷售處方藥恐怕也是為了留存用戶,O2O的熱度已過,模式也日漸清晰,用戶的數量和質量是能否拿到融資和被收購的重要標準。處方藥也是融資的熱門IP,此前京東和上藥就處方藥達成戰略合作”。
創業品牌屢次違規或因資本壓力。2015年的資本寒冬將炙手可熱的O2O推向淘汰賽的深淵,除了進入寡頭競爭的出行、外賣和美業等主流O2O賽道外,其他借勢而起的概念O2O企業都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送藥O2O作為低頻剛需的代表深受其害,在快方送藥獲得B輪融資后便再無融資消息。此前藥去哪聯合創始人聶方寧曾透露,由于要夜間送藥,送藥O2O的人力成本要高于同規模的外賣平臺,人均工資超過6000元。在高成本壓力下,一旦融資難續,無線下門店的平臺將面臨大幅虧損甚至關閉的危機。
盡管半年的“期中考”全軍覆沒,但滿一年之際已有企業走上正軌。北京商報記者發現,仁和旗下的叮當快藥將處方藥醒目標出,并提示“本品為處方藥,受合作藥店委托發布該藥品信息,合作藥店將由藥師上門驗方”等信息。
法規模糊
屢禁不止的又一原因在于法律模糊下的監管困難,違法成本低讓企業有恃無恐。監管部門表示,監管必須依法,但關于互聯網藥品交易的法規尚不完善,目前依據的法規是《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審批暫行規定》。此前曾專門為此召開座談會,也對部分違規企業進行過處罰,但處罰不重。對于沒有互聯網交易服務資格證的企業只能移送通信管理局關閉網站,但O2O平臺都在移動端。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初次網售處方藥或因對法規不了解,兩次違規可推脫為疏忽所致,但屢次違規則是態度問題。此前曾與某送藥O2O負責人聊過相關話題,盡管他在媒體和公眾面前表示‘用藥安全是首位’,但安排工作時竟絲毫沒有任何顧慮。解禁處方藥的《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已公布近兩年卻遲遲未出臺,監管層面也是考慮到解禁后的風險。在法律模糊時期打擦邊球無疑加大了公眾用藥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