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山東省濱州市張侯村西北側,不斷有車輛將工業廢水排進一個坑內。為防止環境污染,村民不斷舉報,奈何兩年來政府并未做出任何動作。
店子鎮政府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京華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現場已經被封閉,正對工業污水取樣檢測,擬將污水全部抽出凈化處理,并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追責。
現場探訪
30余米深大坑污水氣味熏人
在衛星地圖上,距離張侯村西北側一公里左右,一片平坦開闊的耕地中間,一片裸露著黃土的深坑顯得格外刺眼。大坑東西長250多米、南北寬50余米,與周邊綠油油的耕地格格不入。
提起張侯村窯廠,店子鎮居民幾乎沒有不知道的,它不僅是一個深坑,還是一個生活垃圾的填埋場和工業污水的收納場。近日,記者在現場探訪發現,深坑西側被一扇大鐵門封閉,貌似工廠的廠區,但已經無人看守,車輛通過鐵門可以來到坑邊。
深坑的北側已經被1000多米長的藍色彩鋼板遮住,站在路邊無法看到深坑的樣貌,但可以聞到一股刺鼻的氣味。大坑深30多米,碗口粗的楊樹從坑底長出,樹梢根本夠不到坑沿。坑底東側一處200余平米的積水呈現深褐色,水面漂浮著油漬。
深坑南側的邊緣距離麥田不足一米,局部地方出現坍塌,部分樹木歪倒進坑中。四五名工人在深坑的周邊正在安裝木樁,用塑料的隔離網將大坑與周邊的耕地隔開。
一條修繕完好的土路通往坑底,兩米多寬的路面足夠一輛大型卡車通過,路面還留有明顯的大型車的車輪痕跡。
此前,當地媒體曾對張侯村窯廠遭工業污水排放一事進行報道。此時,坑底裸露的黃土中已經被栽種上了拇指粗細的樹苗,樹根處泥土尚未風干。附近村民介紹,樹苗是新聞曝光以后村里派人臨時種上的。
村民反映
兩年來舉報無人管
張侯村村民秦先生告訴記者,深坑所在土地屬于張侯村的集體土地。上世紀80年代,張侯村村集體在該地經營了一個窯廠,上世紀90年代該窯廠被村集體承包給了個人經營,窯廠繼續經營了3年左右關閉。十余年間,窯廠一直在該處取土,但也就兩三米深。窯廠倒閉后,附近村民蓋房子奠地基時會到這里挖土,也有人從窯廠挖土出售。后來這個大坑逐漸成了店子鎮傾倒生活垃圾的地方。
“夜里經常有大卡車拉著建筑垃圾來坑里傾倒。”秦先生說,此前,有村民擔心坑邊緣坍塌會威脅耕地安全,并與挖土人員發生過爭執,但仍未能阻止挖土人員繼續在該處取土。每逢夏收和秋收時節,開收割機的司機都不愿意到坑周邊的田地收割,擔心土地坍塌發生危險。
兩年前,有村民注意到坑底開始出現積水,水體發黑、發亮并散發臭味,水坑旁邊也變得寸草不生。有村民看到,有大車在深夜往坑里排放工業廢水。秦先生說,張侯村和西鄭村距離深坑都在一公里左右,村民們仍以地下水作為主要的飲用水源。除了擔心田地受到坍塌威脅,在深坑中被排入污水之后,居民們開始擔心飲用水遭到污染,并向鎮政府和相關部門舉報,但一直未能阻止大車繼續往坑中倒污水。
在記者采訪村民時,一名男子騎電動車緊跟記者進行阻攔,并出口辱罵要求記者趕快離開現場。記者表示需要見到張侯村負責人,了解窯廠被傾倒工業污水問題和窯廠承包人的情況。
“我什么都不知道,你要找的人都在坑旁邊。”該男子蠻橫地說。但當記者返回坑邊時,一名身穿藍色運動衣的中年男子舞弄著一把螺絲刀,稱對窯廠的事情一無所知,要求記者離開現場。
這時,店子鎮政府的工作人員趕到現場,帶記者從深坑旁邊離開。
官方回應
先排凈污水再追責
店子鎮宣傳辦負責人劉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大坑所在地原本屬于張侯村的集體用地,一直都不屬于耕地。1983年,張侯村在大坑的原址建起了一個窯廠,就地取土制磚。但因為效益不佳,張侯村將窯廠承包給個人經營。但因為該深坑的形成和污染物的排放問題已經存在了很多年,具體的管理責任歸屬還需要進一步調查,暫時先終止了張侯村與承包人的承包合同,對該深坑的污染進行治理。
劉斌承認,兩年前店子鎮政府就已經接到了村民舉報,得知有人往張侯村窯廠排放工業廢水,并有消息稱沒掛車牌的大車將工業廢水排放進店子鎮的大坑。店子鎮政府組織工作人員進行蹲點調查,初步了解到污水來源并不屬于店子鎮。當時鎮政府已經告知張侯村窯廠的負責人,停止往窯廠舊址內排放工業廢水,但是鎮政府當時未意識到所排放污水存在的安全隱患,未能及時治理。當記者詢問該處土地承包人的具體情況時,劉斌稱不了解。
劉斌說,目前博興縣相關部門和領導已經到現場進行查看,要求及早處理深坑中的工業廢水污染問題。為防止發生墜坑事故,張侯村已經安排施工人員對深坑進行隔離。同時,店子鎮政府已經聯系了博興縣環保部門,對坑中的工業廢水進行取樣檢測,根據檢測結果將坑中污水抽離,送往具有專業資質的污水處理廠進行凈化處理。同時,由于深坑地表土壤遭到破壞,坑中污水對附近的土壤污染程度也需要進一步檢測,根據檢測結果再制定完善的治理方案。目前,店子鎮政府暫時考慮將污水處理完畢之后,使用建筑垃圾對深坑進行填埋,在原址上實行復墾恢復地面植被。
“鎮政府的主要工作是做好對該深坑的污染治理工作,再根據該處的具體污染情況,對所屬村莊和窯廠的負責人進行調查處理。”劉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