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等沿海及邊境進口固體廢物主要入境、加工地追蹤調查發現,走私洋垃圾時有發生,正規進口的固廢清關后隨意交易現象在某些地區仍比較突出,小作坊式拆解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依然嚴峻。業內人士認為,在抵制洋垃圾的同時,應通過把好入境關口、強化全過程監管、加強國際合作,盡快建立完善國內的廢物回收利用體系。
走私軍迂回正規軍蛻變 洋垃圾危害嚴重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廢物原料進口國之一。記者采訪了解到,近年來,雖然監管力度不斷加大,但洋垃圾&走私軍迂回入境、正規軍發生蛻變的狀況依然存在。
一方面,擅長渾水摸魚&游擊戰的走私軍更加迂回隱蔽。據海關總署介紹,有相當一部分洋垃圾經由香港混裝、中轉而來,入境地呈現由南向北轉移態勢,有的甚至海運至朝鮮南浦再從我國丹東入境,最后通過陸路南下轉運至廣東。夾藏入境、繞關偷渡入境等,是不法分子常用手段。
在廣東陸豐市碣石鎮,滿街林立的商鋪大肆出售國家禁止進口的舊服裝。據了解,當地很多貨都是從香港偷渡而來,不僅在本地銷售,也批發到江西南昌等內陸地區。在我國廣西與越南交界的北侖河上,廢輪胎等國家禁止進口的固廢也經常在夜間被偷渡上岸。
另一方面,正規軍蛻變為洋垃圾傳播者的狀況屢禁不止。據天津市環保局固體廢物與物理污染管理處處長袁倩介紹,我國對廢五金類廢物加工利用企業實行圈區管理,國家不允許進口廢物在露天場所堆放,或在不具備資質的企業加工。
然而,在廣東清遠市華清循環經濟園區外龍塘鎮的幾個村落,記者看到廢舊電線拆解小作坊林立,不少拆解戶凌晨焚燒電線的塑料提取金屬,甚至將附近居民熏醒。在天津塘沽森林公園旁,記者發現了一座大型的露天進口廢塑料堆場,堆場僅靠木質籬笆與外界阻隔,緊挨堆場的小河已呈黑色,不具備任何資質的買主可以在此隨意買貨。
這些洋垃圾危害嚴重。浙江臺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副局長周堅群說,禁止進口的舊服裝可能含有各種人體代謝物或病菌,會給國人的健康帶來危害。袁倩也表示,廢塑料等固廢如果露天存放,經過雨淋,一些雜質可能流入到周圍環境中,對地表水、土壤、大氣等產生惡劣影響。
監管存兩喜兩憂 入境關、監管鏈、合作環待完善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我國進口固廢行業管理存在兩喜兩憂:在海關、檢驗檢疫等部門的嚴厲打擊下,成批量進口國家明令禁止的不可利用廢物已基本絕跡,但走私、夾帶等現象仍然存在;圈區化管理經過10年的探索,已證明是一條較為有效的路徑,但入園門檻過高等問題顯著,一些園區周邊小作坊林立,清關后進口固廢隨意交易等現象仍比較突出。
對此,各地海關、檢驗檢疫、環保等一線監管部門建言,要從把好入境關口、強化全過程監管、加強國際合作三方面加以完善,克服監管環節多、流程長、打擊難等問題。
入境關口如何把好?浙江臺州海關副關長沈世龍認為,除規定的固體廢物供應商、進口商注冊登記制度和裝船前檢驗檢疫制度外,要嚴格落實與固體廢物相關的各項法律法規和政策的相關要求,控制固體廢物的采購渠道和品質,從源頭上抓落實。
更為關鍵的是,要強化進口固廢全過程監管。浙江、天津等地的監管部門工作人員建議,應進一步完善各級海關、環保、質檢、公安、工商、衛生等多部門之間以及中央和地方之間的信息共享和聯合監督管理機制,形成閉環管理。加強對污染嚴重的固廢加工利用集散地的綜合整治,對企業的污染防治設施建設、環境管理和誠信守法體系建設等進行嚴格的責任制考核,對違法行為零容忍。2011年4月起,臺州路橋區多部門對場外拆解、露天焚燒、非法酸洗等實施了聯合執法,2個月內移送案件56起,行政拘留74人,有效打擊和震懾了違法行為。
同時,在固廢資源全球流通的趨勢下,加強國際合作勢在必行。
行情陷入低谷 規范正當其時
記者采訪多地業內人士了解到,近年來,國際銅價下跌嚴重,受此影響,固廢行業利潤普遍減少。據海關總署統計,去年海關監管的進口固廢數量和價值同比分別下降12.2%和16.5%。
天津子牙鎮小邀鋪村的雙陽國際貿易公司已經處于半停業狀態,堆滿廢料的廠區只剩下兩三個工人,而最忙的時候,公司有50來號人。王姓企業主說,國際銅價從最高時的7萬多元跌到現在的3萬多元,干了賠本,還不如不干。
業內人士建議,行情走低為政府進一步引導規范該行業發展提供了契機。一方面應充分發揮市場作用,一批不合規企業和小作坊在環保壓力及行情低迷的影響下陸續退出;另一方面,各地應通過圈區管理實現資源效益最大化、環境污染最小化,引導和幫助一批企業實現轉型升級,提升行業競爭力。
浙江省臺州市副市長趙躍進說,2011年臺州某蓄電池公司曾發生鉛污染事件,導致百余人血鉛超標,引起政府、企業和社會的強烈反思。為順應民意,臺州下決心關停所有小冶煉、小拆解作坊等,同時給予優惠政策,規范引導企業集中入園封閉管理。臺州從亂到治的過程可以總結為四句話:以整治促規范,以基地促集中,以引導促升級,以循環促發展。
據國內外專家預測,未來國內資源消耗量將隨著經濟的發展而大大增加。近年來,印度、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憑借更加廉價的勞動力和寬松的進口政策,使得部分廢物原料拆解、熔煉等工序正在向這些國家轉移。業內人士建議,宜根據實際需要逐漸放開一些有循環利用價值的固廢進口許可。
目前國內對廢金屬等固廢再生利用的管理規定還存在空白,使得相關部門在后續管理上存在一定難度?;鶎雍粲醣M快出臺規范國內固廢可再生利用的法律法規,形成完善的進口、非進口固體廢物管理體系。如果國內再生資源加工利用體系得以完善,廢物原料可以像正常商品一樣自由買賣流通,企業就不會舍近求遠地進口廢物及非法轉讓。丁國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