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4日,由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信息導報編輯委員會、輕盈醫學共同發起的“中華醫學會中青年醫師公益學術沙龍中國行”項目啟動會暨心血管專場在北京隆重舉行。此項目于2016年1月正式啟動,其宗旨是通過線上結合線下的專家講座、臨床經典和疑難病例的分享和討論、學科進展交流等形式為全國醫生提供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的專業學術交流平臺,該項目將通過線上線下O2O聯動的形式覆蓋多個重要學科,如心血管、神經、消化、腫瘤、骨科等重要臨床學科,本活動將于2016年在全國范圍內多場次開展,通過該項目將覆蓋全國近30萬全國中青年醫生,旨在為全國中青年醫師提供更加有效、友好互動的學術交流新渠道和新方式。
參與此次啟動會的專家有知名心血管專家胡大一教授、中華醫學會繼續教育部主任游蘇寧、阜外醫院心血管內科知名專家吳永健教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陳琦玲教授以及北京朝陽醫院心臟中心張帆,多位心血管疾病領域專家出席了本次會議。
本次心血管專場為參與此項目的心血管中青年醫師搭建了一個學術交流的線上社交分享平臺,通過心血管領域知名專家針對疑難病例、經典病例的分享、討論及點評,促進并提高了中青年臨床醫生處理復雜、疑難疾病的能力。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陳琦玲教授分享了冠心病典型疑難病例, 北京朝陽醫院心臟中心張帆教授分享了冠脈炎及高血壓典型疑難病例, 阜外醫院冠心病中心副主任吳永健教授對病例進行了精彩的專家點評。此次活動通過會前線上醫生關于疑難病例的討論及會后的線上交流,實現了醫生學術交流的有效性和延續性。
胡大一 教授 致辭
胡大一教授在本次會議中致辭提出:“我希望在未來十年與大家一起走一次新的長征,做什么呢,圓健康中國夢”,”中國人人都將有一部手機,這將是健康的載體”,“新的醫療模式已經突破了封鎖線“。胡教授對現在的醫生生存現狀和未來疾病預防等服務進行了專業剖析。“互聯網+”、移動醫療已經影響整個醫療圈,我國心血管醫學領域也要適應時代發展,緊跟時代步伐,中青年醫生作為醫療事業發展的希望之所在,一定要肩負起自身的使命,踏實學習,勇于創新,敢于創造。
游蘇寧 主任 致辭
中華醫學會繼續教育部主任游蘇寧在會上做了以“大數據時代下的醫療”為主題的發言,發言指出:“現在的醫療模式根本不適合人類現有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大數據就是未來整個生物產業的全新方向“,”在使用大數據的時候,應該懷有恭謙和敬畏之情,銘記人性之本“。大數據時代下,醫療事業的發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推動分級診療政策的落實,實現健康中國夢,大數據的分析和應用將在醫療行業發揮巨大的作用,從而提高診療效率和診療質量。
輕盈醫學創始人 艾青 致辭
輕盈醫學創始人艾青在致辭中指出:“作為一名曾經的醫生和醫生的家屬,我對現在的醫療現狀是深有感觸的“,”我不太認同在目前的移動醫療,那種想攫取醫生價值的公司,我們公司希望可以給醫生提供價值,醫生可以通過輕盈醫學可以實現協作、交流、打造個人品牌”。我們處于互聯網迭代的高速發展時期,“互聯網+”思想正在影響各個領域,對于互聯網發展的未來,我們既要敬畏,也要大膽嘗試,只有從一點一滴的做起,勇于探索,這個社會才會進步,我們才能讓互聯網為全世界創造積極的貢獻。在大數據時代下,移動醫療以勢不可擋的姿態邁入整個醫療圈,如何以正確的方式走正確的道路,值得每個在移動醫療方面的創業人思考。
活動現場
作為該項目的主辦方之一,“輕盈醫學”一直從醫生需求出發,專注于在移動端打造跨醫院、不同地域、不同科室的大型醫生臨床病例分享與交流社區及致力于打造最專業的醫生移動社交平臺。深度挖掘醫生學術需求及臨床會診需求,為醫生用戶提供常用的醫學文獻、指南的免費獲取、臨床疾病百科等,并幫助醫生在同行中建立個人品牌。這些功能在“輕盈醫學”平臺均能實現。
項目啟動儀式
“輕盈醫學”自2015年3月正式上線以來,通過不到一年的時間,已經積累了三十萬醫生用戶,全國每20位醫生中就有一位是輕盈醫生,并取得了非常不錯的口碑。“輕盈醫學”擁有全球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中英文對照版免費醫學影像圖譜,目前,社區UGC上傳的臨床病例圖片已超過10萬張,用戶下載App后可通過積分兌換實用有價值的醫學影像圖譜、人體解剖學圖譜等,這些圖像清晰度高并且標注詳細,非常適合國內臨床實踐,對臨床醫生的學習及手術提供幫助。通過不斷改進升級后,已實現手機拍照上傳病例和標記圖譜的功能,上傳后即可及時得到在線專家及同行的答疑解惑,眾多知名專家實名認證入駐為平臺醫生針對疑難疾病的在線會診咨詢提供了更專業的質量保障。
輕盈醫學與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信息導報編輯委員會聯合主辦此項目,與輕盈醫學的愿景相契合,以公益學術活動形式為醫生提供專業交流平臺,醫生就學科前沿、臨床問題與專家面對面交流與碰撞,促進疑難病例的解決、臨床感悟的升華,將有價值的醫生資源集中起來,并為醫生之間的學習提高、工作協作及個人品牌的打造提供有價值的服務,下一步有機會從醫生端向患者端延伸,從線上向線下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