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計生委疾病預防控制局王斌副局長在國家衛計委10月份例行發布會上介紹,全國現有精神衛生專業機構1650家,精神科床位22.8萬張,平均1.71張/萬人口,精神科醫師2萬多名,平均1.49名/10萬人口。
近年來,國家和地方政府加大對精神衛生服務能力建設的支持力度,全國精神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員數量不斷增加,服務能力得到較大的提升,患者就醫環境得到較大的改善。
“實際上嚴重精神障礙的患者數量根據系統登記報告的數量一年比一年多。”王斌表示,機構的數量相對來說還不多,已經有的機構服務能力水平還需要再提升,服務和供給之間還存在矛盾。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全國各地依法推動綜合醫院尤其是縣醫院設立精神科或心理門診,方便患者就近就醫。統計數據顯示,江西省已在70余所綜合醫院建立精神科,基本實現了全省精神衛生服務網絡全覆蓋。
王斌介紹,截止到2013年底,短短3――4年時間,在國債項目支持下,精神衛生專業機構的數量和病床數都得到增加,病床數增加了近4萬張,極大的解決了病人一床難求的情況。
但與此同時存在的問題是,機構的數量相對來說還不多,已經有的機構服務能力水平還需要再提升,服務和供給之間還存在矛盾,這是目前我們面臨的一個很大的困難。另外,精神障礙患者的社區康復服務比較滯后,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體系。
王斌介紹,為了解決病人的數量多、疾病負擔重的問題,近幾年我國做了很多工作。比如,病人都能享受到普惠性的醫保政策,包括新農合,同時民政部門還為困難的患者提供醫療救助。還有殘聯利用殘疾人保障金項目,對一些精神殘疾人給予一些社區免費治療,這些實際上都在局部地區緩解了病人的負擔。
而針對精神科醫師數量偏少的問題,2014年教育部和衛生計生委,還有其他一些部門共同印發了《關于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的改革意見》,提出在有條件的地區和高校,探索從本科醫學就招收精神醫學專業的本科生。2015年的重大公共衛生專項則在衛生計生人員能力培訓項目里也安排了精神科醫師轉崗培訓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