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約有230萬房顫患者,我國房顫患者估計在1000萬以上。房顫主要是發生在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70歲以上人群房顫的患病率高于5%。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心血管疾病患者生存率的提高,未來房顫將成為最普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被忽視的“房顫”
“房顫”是心肌喪失了正常有規律的舒縮活動,而代之以快速而不協調的微弱的蠕動,致使心房失去了正常的有效收縮。房顫是一種很常見的心律失常,僅次于早搏而居第二位。
盡管房顫是一種風險較高的嚴重疾病,但仍有1/4的患者不理解或不能解釋何為房顫,只有1/3的患者為房顫感到擔憂。一項包括中國在內的對11個國家的1600名心臟病專家和患者的調查顯示,患者對房顫及其后果和治療手段缺乏了解。心房顫動臨床癥狀多種多樣,表現不一。有些房顫患者無明顯臨床癥狀,或癥狀很輕微,往往會被患者和家屬忽視。
曾接診過一位病人,一年來經常出現心慌、心悸、一過性頭暈癥狀,多在數分鐘到一兩個小時內緩解。患者被診斷為“陣發性心房顫動”,對癥治療后情況有所好轉。當時建議她口服阿司匹林等藥物治療,但卻未引起患者的在意。
就在一個月前,患者晚飯時突然跌倒,半身不遂并失語,神志恍惚,急送醫院救治,診斷為栓塞性腦梗死,房顫為發病禍首。經過神經內科20天搶救及治療,患者保住了生命,卻遺留下右側肢體功能障礙,生活不能自理。為此,患者后悔不已。
提醒房顫患者,無論有無癥狀,患者都應當引起足夠重視,否則同樣會出現腦栓塞、肢體動脈栓塞、心功能降低、心絞痛發作等并發癥。
房顫
為什么會造成腦栓塞
那么,房顫為什么會造成腦栓塞呢?房顫時心臟跳動不正常,節律紊亂,造成血液淤滯,血流速度緩慢,致使血栓容易形成。據統計,房顫患者每年腦梗死的發生率在7%以上,是無房顫者的5~17倍。房顫早期大多為陣發性,晚期大多為持久性、終身性。
房顫的主要隱患之一,就是心臟內易發生血栓,主要在心房的心耳內形成。心耳是心房上部向前上方的突出部分,特別是左心耳比右心耳狹長而彎曲,內有較發達的梳狀肌而使其內壁相對較粗糙,血流經此處更緩慢,是最易導致血栓形成的地方。只要房顫持續48小時,心耳內血栓的發生率就大幅增加。新鮮血栓十分松脆,隨時可能脫落而“扶搖直上”,經主動脈到頸動脈再到腦動脈而發生栓塞,故流向腦的血栓大多起源于左心耳。
抗凝治療預防房顫栓塞
如何早期發現房顫?首先要提高警惕,年年要體檢,對于發現有頻發早搏、短陣房速患者,要查24小時動態心電圖,及早發現房顫。要學會自摸脈搏,一旦脈搏不齊,摸不清楚趕緊就近做心電圖,明確診斷。明確診斷后一定要到正規醫院就診,接受正規的抗心律失常和抗栓治療,避免上面那個患者的悲劇重演。
在慢性房顫藥物治療中,抗栓治療不可缺,事關防殘保命,其重要性絕對不可忽視。但我國房顫治療事實差距太大,在我國現有老年房顫1000萬人中,能長期堅持抗栓治療者寥寥無幾。
美國對波士頓地區大宗案例的觀察結果:認為房顫導致的腦栓塞發生率與病程長短、陣發性還是持久性房顫均無明顯關系,主張一旦房顫被確認,在無明顯用藥禁忌證的情況下,就該接受抗栓治療,特別是以上提到的栓塞高危患者。對于不愿意接受抗凝治療或療效欠佳患者,也可以接受房顫導管消融治療根治房顫,但提醒大家一定選擇正規大醫院。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