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老齡化的過程必然伴隨著各種器官功能及生理反射活動的降低,出現各種老年性疾病。直立性低血壓為其代表之一,它與中老年人的跌倒、骨折、缺血發作、暈厥、心肌梗死等密切相關,增加了這一人群的死亡率。隨著年齡的增長,患病的風險也在增加。
人體站立時將有500~1000ml血液匯聚至下肢及內臟血液循環中,導致靜脈回心血量減少,心室充盈度降低。這些血流動力學改變通過頸動脈竇和主動脈弓的壓力感受器,引發代償性反射,來增加外周循環阻力、靜脈回流量和心輸出量,進而減少血壓降幅以維持腦的血液灌注。老年人對壓力反射的反應下降,血管順應性降低、前庭交感反射衰減,于直立位時血管舒縮功能失調,不能保證有效的腦血液灌注,出現體位性低血壓和大腦低灌注,突出表現為由臥位、坐位、蹲位變為直立位時出現頭暈、乏力、惡心,嚴重者出現暈厥(眼前發黑、意識喪失、昏倒)、視物不清、頸項及肩部疼痛。有些患者開始站立時無明顯頭暈,但是久站后逐漸出現上述癥狀;甚至有些老人即使沒有明顯的癥狀也會有體位性低血壓的可能,隨時可發生意外。所以,中老年人直立性頭暈往往提示直立性低血壓可能。
體位性低血壓的診斷主要依據臥位及立位血壓的水平,一般從仰臥位起立后l~3 分鐘內收縮壓至少下降20~30 mmHg或舒張壓下降10~20 mm Hg即可確診。
引起直立性低血壓的原因很多,其中以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中的變性病居多,如多系統萎縮、路易體癡呆、帕金森病等;周圍神經疾病,如淀粉樣變性、副腫瘤性、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以及惡性貧血、脊髓癆、自主神經功能衰竭等也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壓。另外,顱內外主要血管(鎖骨下動脈、椎動脈、雙側頸內動脈)的嚴重狹窄性病變,也可引起直立性頭暈,甚至暈厥。繼發性高血壓,如大多數嗜鉻細胞瘤及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患者臥位時高血壓,直立位時血壓降低,出現頭暈。所以,為了明確診斷患者需要進行一系列檢查,包括血常規、生化、葉酸、維生素B12、空腹及餐后血糖、頭部MRI/MRA、頸部及顱內血管超聲、直立傾斜試驗,甚至肌電圖檢查等等。建議患者盡量去正規醫院神經內科就診,根據具體病因進行治療。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