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人還是動物,甚至低等動物如果蠅和斑馬魚,只要長期接觸毒品且接觸的毒品劑量足夠大,那么肯定會成癮。雖然如此,但是動物實驗和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又明確顯示,在同一種屬不同品系動物或同一品系不同個體之間其成癮程度是不同的;而具體到人類,不同種族和個體對毒品成癮的易感性也是不同的。這些研究提示,心理學和遺傳學因素對毒品成癮的形成有重要的調節作用。
1、心理學基礎
吸毒后往往能給個體帶來難以言表的欣快感和幻覺,引起心理快感、新異感和緊張心理的解脫感。動物研究結果顯示,新穎尋求高的小鼠易形成成癮行為。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個性富于沖動、對社會常規具有反抗心理、不能正視社會現實以及對生活挫折和環境壓力應付能力較差的個體,由于容易采取消極逃避的手段或者隱匿于酒精或藥物環境來求得解脫,具有上述人格的個體更易于成癮。還有一類個體,其人格特點是喜歡探究新鮮事物而又沒有堅定的信念,最初對毒品抱著追求刺激、獵奇的心理,結果一旦陷人則不能自拔。雖然如此,但是不容辯駁的事實是不論何種人格素質的個體,使用毒品一段時間后都會成癮。
2、遺傳學基礎
有研究顯示,父母都酗酒或吸毒者,其子女酗酒或吸毒的可能性比其他人大很多,即使他們出生時就被不嗜酒或吸毒的父母收養并撫養長大,他們出現酗酒或吸毒的行為的易感性也會增加,這提示遺傳因素對毒品成癮影響的重要性。實驗證實,某些成癮性物質的依賴確實具有一定的遺傳學基礎,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接方式,即直接遺傳成癮性物質依賴的易感性;另一種是間接方式,即個性遺傳。
有研究顯示卜阿片受體基因1l8位點的多態性改變影響其與阿片類毒品的結合能力,因此該單核昔酸多態性表形可能與阿片成癮的易感性有關。氨基脂肪酸水解酶是體內主要的降解內源性大麻素的酶,該基因的單核昔酸多態性導致該酶活性的降低,使內源性大麻系統功能活躍,易產生某些物質的濫用。另外,多巴胺D2受體和D。受體基因在毒品成癮易感性中也起一定作用。在間接遺傳中,親代將其沖動、反社會常規的個性人格遺傳給子代,造成子代對精神活性物質依賴的個體易感性。盡管遺傳因素在毒品成癮的形成和維持中有重要作用,但是成癮易感基因的探索仍處于早期階段。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