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系發(fā)生于頭、面、眉、耳及胸背等皮脂分泌活躍部位的一種慢性炎癥性皮膚病,表現(xiàn)為暗紅色或黃紅色斑片上覆以鱗屑或痂皮。通常從頭部開始,癥狀加重時向面部、耳后、上胸部等其他部位發(fā)展,表現(xiàn)為片狀灰白色糠秕狀鱗屑,基底稍紅,輕度瘙癢。重者表現(xiàn)為油膩性鱗屑性地圖狀斑片,可伴滲出和厚痂。脂溢性皮炎多見于成年人及新生兒。
脂溢性皮炎,慢性經(jīng)過,易反復發(fā)作,常伴為毛囊炎、瞼緣炎,面部常與痤瘡、酒渣鼻螨蟲皮炎并發(fā)。頭皮部位開始為輕度潮紅斑片,上覆灰白色糠狀鱗屑,伴輕度瘙癢,皮疹擴展,可見油膩性鱗屑性地圖狀斑片。嚴重者伴有滲出、厚痂、有臭味,可侵犯整個頭部。頭發(fā)可脫落、稀疏。脂溢性皮炎最根本和有效的辦法是抑制皮脂異常分泌,減輕皮損處的炎癥反應,徹底排毒防止組胺和組胺受體的釋放,促進皮膚良性循環(huán)。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