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治療自閉癥兒童的方法越來越多,但是縱觀整個方法,唯有結構化教學更能體現出訓練自閉癥兒童獨立的一面。下面就讓我們了解一下結構化教學模式。
結構化教學是指導者安排有組織、有系統的學習環境,并盡量利用視覺提示,透過個別化學習計劃,幫助自閉癥兒童建立個人工作系統和習慣,培養他們獨立工作的能力,以便融入集體和社會。例如美國北卡羅萊那大學史考布勒教授等人(Eric Schopler &Robert Jay)自一九六六年起累積了二十年來的臨床經驗與研究,以兒童的生活自立為目標綜合了診斷、評量、早期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教師家長的研修,以及職業教育等,發展出的一套 “自閉癥及有相關溝通障礙兒童的治療與教育計劃”( Treatment and Education for Autisticand Communication handicapped Children,簡稱TEACCH)。該計劃是通過家長的參與和社區的配合,把結構化學習由課題擴展到家庭及社會。自閉癥兒童除了在接受TEACCH的個別化教育計劃之前,必須接受PEP測驗,根據PEP評量結果和自閉癥兒童的身心發展遲緩以及普遍呈現不平衡的成長現象,為每個自閉癥兒童設計的是一套適合個別需要的教育計劃(IEP)。這種結構化教學的設計是活用兒童的視知覺優勢,以彌補其本身欠缺處理環境情報的理解能力和抽象能力的基本問題。采用視知覺優勢以輔助教學的方法頗多,TEACCH計劃的特點主要是采用視覺清晰、視覺重整、有規律的工作慣性及視覺指令等方法,使自閉癥兒童能夠進行有效率的學習。
1、選取TEACCH的計劃內容
指導者在選取TEACCH的計劃內容以便設計個別化教學計劃時要以PEP測驗結果,作為觀察日常為題行為和設計教學計劃的參考以及進行個別化教學的基準,對各個自閉癥兒童的整體發展與癥狀問題有個全面性的認識與了解;要從日常生活出發以促進兒童自身的適應能力為主,正確認識自閉癥兒童的缺陷以促進兒童的技能;采用認知理論和行為分析理論,進行結構化教學(Structured Teaching)。
2、結構化教學環境
利用隔間和家具設計以避開不必要的刺激以及視覺或聲音之干擾效果,使自閉癥兒童容易集中注意力作一對一的教學活動。環境結構化的設計,分為五個區域:作業區,游戲區,點心區,中繼站(即完成一活動后欲進行下一活動之心理調適處),靜心區(即兒童情緒混亂或激動時,在此處調整情緒)。訓練室內各個教學活動的隔間亦即個別作業區的規劃避開鏡子或窗戶邊,且利用書架櫥框或隔間板的隔間不做任何擺飾布置以免兒童分心。課桌面向墻壁可減少外物的干擾,有助于自閉癥兒童集中注意力學習。
3、作息時間提示法
由于自閉癥兒童對時間概念的理解有困難,記憶力差且語言能力低,往往對下一個活動狀況由于不了解而不安,故根據其能力采用文字卡或具體實物的提示制作成整日的活動內容時間表,以便讓兒童容易了解活動的內容和順序。
4、作業制度
作業流程的三種方式:
①采用從右到左的作業流程,即右邊放置預備教材,左邊放置已完成的作品于籃內,中間則為兒童正在學習之教材的固定方式。
②采配色方式,以顏色(同色箱子或同色卡代表同一單元)區分作業的學習順序。
③依照符號或文字的提示如同配色方式,說明作業的活動內容、活動量以及學習步驟。
5、TEACCH 的計劃內容
依照自閉癥兒童的發展領域共分成九大項,計267小項的發展單元,另外合并有第十項的問題行為的處理單元,計五單元二九小項。
① 發展單元。模仿(27項)、知覺(23項)、粗大動作(43項)、精細動作(26項)、手眼協調(39項)、理言理解(32項)、語言表達(35項)、生活自理(19項)、社會性(23項)。
② 問題行為處理單元。自傷行為、攻擊行為、妨礙行為、重復行為、缺陷行為。
整套教育計劃的內容為零歲到六歲止正常的身心發展階段,總共編列了三九六項教學目標(教學單元),除了可以明確了解兒童各個領域的發展情形,亦可據此評估各個自閉癥兒童,并展開短期和長期的個別化教學計劃。
6、注意事項
①個別教學計劃的設計必須依據每名兒童的優缺點、能力與興趣,并須顧及成長后能夠就業并適應社會生活等的必要技能之習得。
2.語言訓練以習得眾人能理解的溝通技能為主,而不可以學習語言為主。
③以自閉癥兒童能夠獨自遵守作息日課表,且無人協助。
④盡可能使自閉癥兒童獲得高水準的作業技能。
⑤盡可能使自閉癥兒童習得較多的適應社會能力(行為),以及語言溝通和人際交往技能。
⑥讓自閉癥兒童能夠習得獨自處理生活自理技能。
⑦讓自閉癥兒童習得休閑娛樂技能,以獨樂亦能眾樂的球類技能如籃球、保齡球和游泳等技能為學習項目。
綜上所述,結構化教學能讓自閉癥兒童更加獨立生活,所以我們作為自閉癥訓練師可以適當用到教學中。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