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隔缺損具有相當嚴重的危害性,特別多的新生兒會出現此病的癥狀,遭受到了這種疾病的危害,而且讓患兒的心臟方面發育異常,此病的到來要注意積極的進行治療才可以,接下來帶朋友們認識一下此病的治療措施是什么呢。
房間隔缺損是常見先天性心臟病之一,10年前基本采用傳統的外科手術治療。自1997年amplatzer封堵器應用于臨床以來,尤其是國產封堵器材的問世,使房間隔缺損的介入治療得到迅速發展和普及,在心血管病專科醫院該技術已逐漸成為常規治療手段。目前, 全球范圍內每年有近4萬例房間隔缺損封堵術,其技術成功率一般在98%以上。盡管房間隔缺損封堵術在適應證合適的病人已基本替代外科手術,但仍有一些問題值得進一步探討。
合并肺動脈高壓房間隔缺損的介入治療:年人房間隔缺損合并肺動脈高壓的介入治療一直參考外科手術的適應證,特別是對于合并重度肺動脈高壓的患者,包括已出現雙向分流者,國內外已有少數成功的病例報道,但對于這類病人,介入治療仍需慎重,要充分評估介入治療的風險及其預后。而對于那些缺損直徑不大但肺動脈壓力很高,或者是肺動脈高壓的程度難以用單純房間隔缺損解釋者可能同時合并肺血管疾患引起的肺動脈高壓。因此,對這種病人不應盲目施行房間隔缺損封堵術,以免造成病情惡化,國內已發現封堵術后短期內導致死亡的病例。
房間隔缺損合并其它心血管疾患的介入治療:目前房間隔缺損合并動脈導管未閉或室間隔缺損或肺動脈瓣狹窄等復合畸形的介入治療已有不少成功的報道,但若合并僅采用介入療法不能達到根治的復合畸形或疾病,如合并部分性肺靜脈畸形引流、需要搭橋的冠心病、心肌病、瓣膜病及某些依賴房間隔缺損存在的其他心血管畸形(如完全性肺靜脈畸形引流)等。盡管這部分病人有時介入治療技術難度不大,但均不宜單純施行房間隔缺損封堵術,需要根據病人的全面檢查資料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
小直徑房間隔缺損的介入治療:對于缺損小的無血流動力學意義的成人房間隔缺損是否需要關閉目前仍有爭議。至今尚缺少大型的、前瞻性的研究來評價其自然病程。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