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具體房缺位置選擇介入,外科傘堵還是手術,內科介入6萬左右,外科傘堵和手術3萬多一點。
眾所周知,先天性心臟病治療方法有兩種:手術治療與介入治療。 手術治療為主要治療方式,實用于各種簡單先天性心臟病(如: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等)及復雜先天性心臟病(如:合并肺動脈高壓的先心病、法洛四聯癥、大動脈轉位、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右室雙出口以及其他有紫紺表現的心臟病)。
介入治療為近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治療方法,主要適用于動脈導管未閉、房間隔缺損及部分室間隔缺損不合并其他需手術矯正的畸形患兒可考慮行介入治療。兩者的區別主要在于,手術治療適用范圍較廣,能根治各種簡單、復雜先天性心臟病,但有一定的創傷,術后恢復時間較長,少數病人可能出現心律失常、胸腔積液、肺炎、低心排等并發癥,還會留下手術切口疤痕影響美觀。而介入治療適用范圍較窄,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無手術疤痕。
但是介入治療也分內科介入治療和外科介入治療兩種。介入治療都有其局限性,內科介入治療有放射線對身體的損害,還有血管的損傷,由于它必須經血管途徑,還受到年齡的限制,因此不適合于已有右向左分流、嚴重肺動脈高壓、合并需要外科矯正的畸形、邊緣不佳的巨大缺損等。外科介入治療則避免了放射線的損傷,而且既可以經血管途徑、也可以經胸部打孔,不受年齡限制,對于合并室缺、動脈導管未閉患者可同時封堵,而且手術快不用擔心時間長增加患者損傷。
通過以上介紹,大家可能明白,先心病房缺該如何選擇治療方法了。簡單說,外科封堵是首選,3歲以上孩子,最好選擇經皮外科封堵,在食道超聲引導下完成經股靜脈的房缺外科封堵已經成熟,無切口、無出血、無射線、無體外循環等。是目前最好的房缺治療方法。3歲以下孩子經胸打孔外科封堵則更適合,切口位于右腋下,即美觀又易于愈合,是嬰幼兒房缺的首選治療方法。如果這兩種方法還不適合,再選擇小切口無血手術。我認為目前房缺治療應該 這樣考慮。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