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家都知道心肌梗塞患者在醫院中治療后應該回家靜養一段時間,但是在家中對于心肌梗死的治療是顯得尤為關鍵。也許有很多人對于家庭康復治療,不是多么的了解。為了使大家了解我們來具體的了解一下家庭康復治療的方法。
1、掌握好運動量:這是一個關鍵問題。過小運動量,實際只起安慰作用;過大則可能有害。一般所指的合適的運動量,都有輕微的出汗,呼吸次數稍有增加,并有輕微勞累感但并無不舒適感覺。
2、運動前準備及分期:在運動之前應先做一些柔和的肢體活動或體操等準備活動,以免驟然活動引起肌肉痙攣,甚至誘發心絞痛。鍛煉完了也應慢跑或步行等恢復動作,避免驟停使心臟發生問題。運動的這些階段分別稱為準備期、運動期和緩解期。
3、運動量要循序漸進:剛開始時,一次體育鍛煉,可以只有20—30分鐘,以后增至45—60分鐘。其中準備期和緩解期各5。10分鐘,運動期20—30分鐘。如果體質較弱者,剛開始運動時,可把一次運動量分幾次完成。
4、運動方式和方法:要根據病情輕重、體質強弱、年齡大小、個人愛好等條件,與醫生共同商量,選擇能夠長期堅持的項目。最好是步行、慢跑、打太極拳、練氣功、騎自行車等項目。如果康復順利,可在心肌梗塞后第8—9周,復查運動試驗和動態心電圖。如無心絞痛等癥狀或心電圖心肌缺血進一步改變,即可恢復輕微的工作。
心肌梗死吃什么好呢?
(1)限制熱量攝入,以減輕心臟負擔。尤其是發病初期,應少食多餐,以流質為主,并避免過冷或過熱的膳食。隨著病情好轉,可適當增加半流食,并逐步增加熱能。允許進食適量的瘦肉、魚類、水果等。經常保持胃腸道通暢,以防大便時因過分用力加重病情。
(2)飲食應平衡、清淡且富有營養,以改善機體,包括心肌細胞的營養供給,保護和維持心臟功能,促進病人早日康復。應避免過量和刺激性食物,不飲濃茶、咖啡。避免進食大量脂肪,因為有可能因餐后血脂增高、血液粘度增加,導致血流緩慢、血小板聚集而引起血栓形成。
(3)注意鈉、鉀平衡,適當增加鎂的攝入,以防止或減輕并發癥,尤其是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發生和發展。一般建議低鹽飲食,但急性期若小便中鈉喪失過多,則不必過分限制鈉鹽。膳食中鈉、鉀、鎂的攝入,應據病情隨時調整。
(4)急性心肌梗塞伴心功能不全時,常有胃腸功能紊亂,飲食更應注意。發病開始的1~2天,僅給熱水果汁、米湯、蜂蜜水、藕粉等流質飲食,每日6~7次,每次100~150毫升。若患者心功能好轉,疼痛減輕后,可逐漸增加一些瘦肉、蒸雞蛋白、稀米粥等飲食。隨著病情的恢復,病后6周可采用冠心病的飲食治療,但飲食仍需柔軟,易于消化。
溫馨提示,通過閱讀上文我們了解到了心肌梗塞患者在家中的一些治療方法。首先就是我們應該掌握好運動量,不要過大。其次就是運動前準備我們應該做好準備,以免引起肌肉痙攣。其次就是運動量要循序漸進,不要過度。最后就是要注意運動方式及方法。做好以上幾種就可以有效的做好家庭康復。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