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圇吞棗這成語是用來說學習上的事兒的,今兒咱說的事兒是吃棗不吐核,別笑,真人真事兒。
在我不算長也不算短的執業經歷中,這是小概率事件,籠共我才診治了兩位這樣的患者。哈爾濱市第一醫院普外科戰學雷
第一位,一邊吃棗一邊和家人聊天,不小心把棗核咽下去了。過了五六天,肛門火辣辣的疼。在家附近的一所醫院就診,醫生從他肛門內取出了那枚棗核。又過了一周,疼痛依舊,在我這兒就診時已經形成了肛周膿腫。住院、手術……,雖然愈合良好。但是這罪遭的犯不上??!
第二位患者,也是吃棗,當他意識到自己把棗核咽下去的時候已經咽下去了。第二天,在百度的幫助下患者和家人在門診向醫生提供了標準的急性闌尾炎的主訴“轉移性右下腹痛一日”,門診病歷記載患者右下腹壓痛反跳痛陽性,血白細胞升高。門診診斷急性闌尾炎,患者和家屬腳著這疼得又不是要死要活的,再說又要過年了,沒住院,自己要求門診靜點頭孢。當天晚上患者自己覺得肚子太疼了,來住院。查體發現右下腹壓痛反跳痛肌緊張陽性,血白細胞升高,右下腹CT未見明顯異常,立位腹部X線片未見膈下游離氣體。我給出的術前診斷是“急性闌尾炎”。腰麻下手術。我的住院醫高興的站在術者位置,天才的選取了右下腹腹直肌旁切口。探查發現闌尾沒有明顯的充血和水腫,腹腔只有少量的淡黃色游離滲液。這和查體嚴重不符。當時第一個想法就是大爺的誤診了。換位置,延長切口吧,繼續探查,終于在距離回盲部80cm左右的地方,找到了小腸上有洞洞,有洞洞,有洞洞。這時候患者才想起來把自己囫圇吞棗的事兒告訴我們。請巡回護士幫忙用手機照下來真正的病灶,同手術室外的患者家屬溝通溝通溝通……。腸管內異物取出腸穿孔修補……?;仡^想想這個病例對醫生而言幾乎就是一個坑:假如闌尾充血,假如一刀切完闌尾然后關腹,太災難了。
這倆個患者,就診時都是61歲,都是男性,都是很厚道的人。我覺得他倆挺背的受這罪。
有個小品里一句臺詞兒是過年吃餃子要煮熟啊;在這兒我只想友情提醒:吃棗一定得吐核哦!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