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砂仁作為一味中藥主要產于我國的廣東、廣西、云南和福建等地區,春砂仁又稱為“陽春砂仁”、“砂仁”,是南方比較名貴的藥材,具有化濕行氣,溫中止嘔止瀉,安胎的功效,具有很高的食療價值,今天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春砂仁有什么功效。
功能主治:
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用于濕濁中阻,脘痞不饑,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春砂仁有甜、酸、苦、辣、咸味,花、果、根、莖、葉均可入藥。自唐代以來,歷代藥書均有關于砂仁的記載,《開寶本草》和《本草綱目》以及有關辭書說:“姜科植物陽春砂仁,性溫味辛,功用行氣調和,和胃醒脾,主治胸脘脹滿,胃果食滯,噎膈嘔吐等癥。”
對于濕阻脾胃引起的食欲不振及嘔吐泄瀉等癥,常配合白術、陳皮等同用;對于脾胃氣滯、脘腹脹滿,常配合陳皮、厚樸、木香等同用;對于脾虛氣滯,可與黨參、白術等同用。用于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泄瀉,多與溫中祛寒的干姜、熟附子,陳皮等同用。治胎動不安,常配合白術、蘇梗等同用;治妊娠惡阻,可配合半夏、竹茹等同用。
用法用量:3~6g,入煎劑宜后下。
春砂仁是廣東省陽春市歷史悠久、馳名中外的特產,唐代甄權楮的《藥性本草》、李珣的《海藥本草》和宋代的《開寶本草》、唐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均有記載,封建王朝列為貢品。1985年春砂仁在北京被評為僵優質藥材。
春砂仁主要作為藥用原料,氣香濃郁,味辛辣,具有健胃、旺氣、消食之功效。據《全國中成藥產品目錄》統計,以春砂仁為主要材料的中成藥有開胃健脾丸、香砂理中丸、腹痛止瀉丸等104種。
傳說,陽春砂仁,以附城蟠龍金花坑的為最出名。傳說很久以前,陽春地區發生了一次范圍較廣的牛瘟,境內方圓數百里的耕牛,一頭一頭地病死,惟有蟠龍金花坑附近村莊一帶的耕牛,卻沒有發瘟,而且頭頭強健力壯。當地幾個老農民感到十分驚奇,便召集這一帶牧童,查問他們每天在哪一帶放牧?牛吃些什么草?牧童們紛紛爭說:“我們全在金花坑放牧,那兒生長一種葉子散發出濃郁芳香、根部發達結果實的草,牛很喜歡吃。”
老農們聽后,就和他們一同到金花坑,看見那里漫山遍野的生長著這種草,將其連根拔起,摘下幾粒果實,放口中嚼之,一股帶有香、甜、酸、苦、辣的氣味沖入了脾胃,感到十分舒暢。大家品嘗了以后,覺得這種草既然可以治牛瘟,是否也能治人病?所以就挖了這種草帶回村中,一些因受了風寒引起胃脘脹痛、不思飲食,連連呃逆的人吃了后,效果較好。后來人們又將這種草移植到房屋前后,進行栽培,久而久之成為一味常用的中藥,這就是“春砂仁”的由來。
春砂的花、葉、莖、根、與茶葉釀制出的“砂仁茶”,味道較之一般清茶更為芬香可口,有益身心。到陽春游覽的人,假如沒有喝上一杯“春砂酒”、“春砂茶”,那真是一大遺憾呢。
“春砂蜜”為健脾開胃,滋補養顏的上佳選擇。
春砂仁酒,酒味淳香,清潤柔和,營養豐富,祛風活血,醒脾健胃,調中化濕,是廣東優質酒之一。春砂仁酒、春花白酒、嘉華春酒等以春砂仁為主要材料釀造,酒味香醇獨特,為酒中佳品,飲譽中外。
春砂仁不僅藥效神奇,而且還是調味的良料。一碟魚肉,放上一粒半粒砂仁清蒸,芳香之味溢滿酒樓。陽春飲食部門根據砂仁的特點調出的“砂仁肉”、“春砂雞”、“春砂魚”、“春砂上湯”等食譜,風味非凡,深受游客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