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菊花和白菊花,是我們在生活中最為常見的種類,那除了在顏色上,我們還能如何更好的區別黃菊花和白菊花呢?其實了解黃菊花和白菊花的藥用特性可以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一起看一下吧,在我們中國,黃菊花時常是被認為是喜慶之物,而白菊花則更多的被應用于喪禮中;白菊花和黃菊花圖片有什么不同?
黃菊花的味道稍苦,所以大家在用黃菊花泡水時喜歡加入冰糖調味。其實黃菊花在生活中就是一物多用,既可以用來治病也可以用來觀賞,其實野菊花在日常中并不難見,特別是在春節期間,我們不難看到很多人家中都擺放著黃菊花來觀賞。
從藥用上區分白菊花和黃菊花的區別,白菊花則是適用于肝火上炎、視物模糊、頭暈目眩、重虛火。中華醫學研究表明,杭白菊具有養肝明目、清心、補腎、健脾和胃、潤喉、生津,以及調整血脂等功效。而黃菊花則是清熱能力強,常用于散風熱,常用于上火引起的口腔潰瘍,可治傷風感冒、疔瘡腫毒、血壓偏高及動脈硬化等癥。一般是黃菊花入藥,白菊花入茶。
疏散風熱多用黃菊花,平肝益肝多用白菊花,雖然兩者在不同的方面都有極佳的效果,但是兩者組合起來卻并不理想,據悉黃菊花和白菊花合用過于清瀉太涼,所以中醫一般不會合用的。但是白菊花和黃菊花作為菊花中的一種,擁有菊花的共性,也能用以做出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