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很容易混淆的一個名字,老讓人感覺這就是一個高大威武的大土包,那么實際上與很多人想的相去甚遠,它其實上就是產于陜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和西藏,生于海拔200~2000米陰濕林中,印度、越南、緬甸、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日本琉球群島亦有分布,橫切面黃白色,射線類白色,呈放射狀,氣微,味苦,常山飲片圖片長什么樣子?
常山,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大小條分檔,浸4~8個小時,洗凈,取出,中途淋水,潤透,切薄片,干燥,酒常山:取常山片用黃酒拌勻,悶潤至透,置炒藥鍋內,用文火加熱,炒干,取出放涼。常山每100kg用黃酒10kg,炒常山:取凈常山片,置炒藥鍋內,文火炒至顏色加深,取出,放涼。
常山為不規則的薄片。表面黃白色,有放射狀紋理,周邊淡黃色無外皮,有細縱,質脆,無臭,味苦。酒常山形如常山生片,色深黃,略有酒香氣。炒常山色深黃,炮制目的常山味苦、辛,性寒;有毒。歸肺經、肝經、心經。具截瘧、劫痰作用,生品劫痰涌吐力強,多用于胸中痰飲、癲狂等。酒制與炒制后作用緩和,毒性降低,多用于截瘧。
生用,胸中痰飲:可單用常山煎服或配伍甘草煎后取汁加蜂蜜調服,能涌吐痰飲,可治痰飲停于胸中,胸膈滿脹,欲吐不能者,癲狂:單用常山煎服能涌吐痰涎,可治痰火內擾蒙閉心竅而致的精神失常,胸悶善嘆,口多痰涎,或兼見喧擾不寧,躁妄打罵,動而多怒等癥,制用,瘧疾:若為瘧疾熱多寒少之痰熱,常配伍知母、檳榔、貝母等,能清熱劫痰截瘧,可治瘧疾寒熱往來,發熱重,惡寒輕,口干欲飲等,如常山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