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它雖然長得很普通,也沒有值得人們特別注意的一些特點,但是在治病上確是有很好的效果的,常山,中藥名,為虎耳草科植物常山的干燥根,分布于陜西、甘肅、安徽、浙江、江蘇、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臺灣、云南和西藏等地,具有涌吐痰涎,截瘧之功效,常用于痰飲停聚,胸膈痞塞,瘧疾,看常山中藥圖片了,那中藥常山果實的功效是什么?
中藥常山的功效:性寒,味辛、苦,有毒。《本經》:味苦,寒。《別錄》:辛,微寒,有毒。《藥性論》:味苦,有小毒。歸經,歸肺、入肝、脾、心經。《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肝經。《藥品化義》:入脾經。《要藥分劑》:入肺、心、肝三經。除痰,截瘧,治瘧疾,瘰疬。蜀漆功能主治與常山略同,但作用稍差。《本經》:主傷寒寒熱,溫瘧,胸中痰結吐逆。《別錄》:療水脹,灑灑惡寒,鼠瘺。《藥性論》:治諸瘧,吐痰涎,去寒熱,項下瘤癭。
中藥常山的作用:抗瘧:常山對實驗性瘧疾感染,有顯著療效。有效成分為常山鹼。常山鹼乙、丙的作用強度約為奎寧的89~152倍,近年也證明常山鹼乙對惡性瘧疾和間日瘧,急性發作時有較好的療效,能迅速控制癥狀,血中瘧原蟲陰轉,但不能根治。其主要副作用為嘔吐,胃腸道外給藥也會引起嘔吐。催吐:作用較強大,其原理主要是刺激胃腸道引起的反射作用。退熱:動物實驗證明,常山有明顯確定的退熱作用。此作用可能與中樞神經系統抑制有關。
中毒癥狀: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便血。心動過緩,心律不齊,傳導阻滯,血壓下降,甚則出現口唇紫紺、循環麻痹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