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中藥材種類增多,我們不僅要了解和認識他們的基本知識,它真正的炮制方法也需要好好學習,才能得到所需物質,下面簡述棕櫚炭炮制方法,藥材來源,棕櫚為棕櫚科植物棕櫚Trachycarpus fortunei H. Wendl.的干燥葉柄,采棕時割取舊葉柄下延部分及鞘片,除去纖維狀的棕毛,曬干。
【古代炮制方法】唐代有棕櫚炭(《產寶》)。宋代有燒灰(《圣惠方》)、燒存性(《總錄》)的炮制方法。明代提出“存性,勿令白色”的炮制要求,并有炒極黑存性(《通玄》)、炒焦存性(《普濟方》)的炮制方法。清代增加了煅炭法(《拾遺》)。
【現代炮制方法】1、棕櫚:除去雜質,洗凈,干燥。 2、棕櫚炭:①取凈棕櫚,置鍋內,上扣一較小鍋,兩鍋結合處用黃泥封固,扣鍋上壓一重物,用武火加熱煅透,冷后取出。②取凈棕櫚,切成小塊,置熱鍋內,用武火炒至表面黑褐色,內部焦褐色時,噴淋清水少許,滅盡火星,取出,及時攤晾,涼透。
【飲片性狀】棕櫚呈長條板狀,一端較窄而厚,另端較寬而稍薄,大小不等;表面紅棕色,粗糙,有縱直皺紋;一面有明顯的凸出纖維,一面平坦或略向內凹,有左右交叉的紋理;質硬而韌,不易折斷;無臭、味淡。棕櫚炭表面呈灰褐色或黑褐色,微顯光亮,內部呈棕褐色或焦褐色;質輕脆,易折斷;氣特異,味微苦、澀。
【炮制目的】棕櫚味苦、澀,性平。歸肺經、肝經、大腸經。生棕櫚不入藥,制炭后具有收斂止血的功能,用于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