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櫚炭,初聞名,還以為是又挖掘出了一種新型煤炭,但再深一步了解,從網頁上查詢得知,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中藥材,棕櫚炭葉柄呈長條板狀,一端較窄而厚,另一端較寬而薄,大小不等,表面紅棕色,粗糙,有縱直皺紋;一面有明顯的凸出纖維,纖維兩側著生多數棕色茸毛;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無臭,味淡,那么,棕櫚炭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呢?
本品藥性平和,味苦而澀,為收斂止血之要藥,廣泛用于各種出血之證,尤多用于崩漏。因其收斂性強,故以治出血而無瘀滯者為宜。可單味應用,如《婦人大全良方》治崩漏不止,即用本品為末,空心淡酒送服;也常配血余炭、側柏葉等同用。若屬血熱妄行之吐血、咯血,可與小薊、山梔等同用,如十灰散(《醫方類聚》);屬虛寒性出血,沖任不固之崩漏下血,常配炮姜、烏梅同用,如如圣散(《證治準繩》);治便血,可與艾葉、熟雞子、附子同用,如棕艾散(《圣濟總錄》)。
棕櫚炭的功能主治: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證;收斂止血:主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月經過多等證而無瘀滯者。棕灰炭在《圣濟總錄》記載:治妊娠胎動,下血不止,臍腹疼痛:棕櫚皮(燒灰)、原蠶沙各30g,阿膠1g。為散,每服6g,溫酒調下不拘時候。方中棕櫚炭收斂止血,止痛,為君藥。
此外,棕櫚炭在現代研究中發現它的化學成分:含有大量纖維及鞣質,并含有較豐富的金屬元素鋅、鐵、銅、錳;藥理作用:棕櫚子粉的醇提取物能收縮子宮,并有一定的凝血作用。苦、澀,平。歸肝、肺、大腸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