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在我國歷史十分悠久,特色鮮明。簡簡單單的湯藥,對治療疾病的效果十分明顯,所以,中醫學的奧秘一直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醫學奧秘之一。中醫已經有千年的歷史,之所以它能夠在誕生的幾千年里經久不衰,主要原因是它具有良好的功效,應為中醫功效良好,而且取材都來源于動植物,不像西醫可能會在至于我們疾病的同時引入新的危害,所以中醫越來越受歡迎。想了解谷精草科的植物嗎?接下來我們將做解答。
谷精草,中藥名。一年生草本,須根細軟稠密,葉基生,長披針狀條形。頭狀花序呈半球形,底部有苞片層層緊密排列,苞片淡黃綠色,上部邊緣密生白色短毛,花序頂部灰白色。花莖纖細,長短不一,淡黃綠色,有光澤,稍扭曲,有棱線數條。蒴果3裂。主產于中國江蘇蘇州、宜興、溧陽,浙江吳興、湖州、相鄉,湖北黃崗、咸寧、孝感等地。中國多數地區以該種植物全草作谷精草入藥,秋季開花結珠時采收,曬干。具有疏散風熱,明目退翳的功效。用于肝經風熱、目赤腫痛、目生翳障、風熱頭痛、夜盲癥等癥。
入藥部位
植物的干燥帶花莖的頭狀花序。
性味
味辛、甘,性平。
歸經
歸肝、肺經。
功效
疏散風熱,明日退翳。
主治
用于風熱目赤,腫痛羞明,眼生翳膜,風熱頭痛。
相關配伍
1、痘后目翳:用石決明(火 ,研)、谷精草各等分,共為細末。以豬肝蘸食。(《鴻飛集》)
2、鼻衄:用谷精草搗羅為末,以熱面湯調下二錢。(《太平圣惠方》)
用法用量
5~10g。
禁忌
陰虛血虧之眼疾者不宜用。
炮制方法
除去雜質,切段。
生理特性
谷精草屬草本植物,葉線形,叢生,半透明,具橫格。花果期7~12月。其具大量須根,著生了水底泥中;生于池沼、溪溝喧、水田邊等潮濕處。
產地
主產于中國江蘇蘇州、宜興、溧陽,浙江吳興、湖州、相鄉,湖北黃崗、咸寧、孝感等地。
相關論述
1、《本草綱目》:“谷精草體輕性浮,能上行陽明分野。凡治目中諸病,加而用之,甚良。明目退翳之功,似在菊花之上也。”
2、《開寶本草》:“主療喉痹,齒風痛及諸瘡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