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更偏向于別的醫法,不像以前那樣盲目的服用西藥了,而是更注重對身體內在的調理,中醫安全、副作用少、對胃腸道無損傷、對肝腎刺激小,也正是這樣更能深得人們的信賴,其中白芍跟赤芍這對姐妹花是中藥里常用的藥,光看名字就知道她們是出自同一種植物,既然都差不多,白芍為毛莨科芍藥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藥除去外皮的根,性涼,功效與赤芍基本相同,吃兩種藥多麻煩,那么白芍可以用赤芍代替嗎?
不管是食物還是藥物,再相似的食物都是有所區別的,這也是為什么將它們分開來的原因之一。每種食物都是單獨存在的,它們各自都擁有著對身體有益的營養價值,只有了解它們才能夠更好的去食用它們。所以了解這些藥物的性質還有特性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把同類的食物區別出來,不然在使用的時候會把它們當作同種藥物來使用。因為每種藥物都擁有獨有的功效。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是芍藥甙。該成分具增加冠脈流量,改善心肌血注,擴張血管,對抗急性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鎮靜、鎮痛、解痛、抗炎、抗潰瘍等多種作用;特別是在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方面,有著較好的效果。進一步的研究表明,白芍對肝巨噬細胞損傷有保護作用,可使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增加30%,所以能增強機體抵抗力。同時還證實炒白芍主養血,生白芍主平肝。白芍和赤芍雖然都出自于芍藥根,它們的功效都是不一樣的,食用白芍可以幫助改善心肌,那么食用赤芍可以幫助我們治療一些腫痛的現象,食用赤芍對于調理女性的月經不調是非常有幫助的。
芍藥(其根)入藥,有赤芍和白芍之分。赤芍味苦,性涼,具有化瘀、止痛、涼血、消腫的功效,對腸風下血、月經不調、自汗盜汗、目赤腫痛、腹痛、脅痛等癥,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藥理分析,芍藥含有芍藥甙、安息香酸、揮發油、樹脂、糖類、淀粉等,對痢疾桿菌、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并有鎮痛、鎮靜和抗驚厥的作用。傳統上多用于陰虛發熱、自汗盜汗,主治頭暈、頭痛、胸脅疼痛、痢疾腹痛、闌尾炎腹痛、腓腸肌痙攣、痛經和月經不調等癥。白芍還可以增加我們的抵抗力,所以兩種都擁有各自的功效與作用。既然功效與作用不同,那白芍自然是不可以用赤芍代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