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就是平日生活中常說的生地黃,長的有點像干掉的蘿卜,明朝的李時珍曾經評價生地黃“服之百日面若桃花,三年輕身不老”。熟地又名熟地黃,是由生地加工而成的,加工過程是用黃酒拌悶(也可以用酒、砂仁、陳皮)、反復曬蒸生地之后變得柔軟,就成了熟地。
1、什么是生地和熟地
生地: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用于熱病傷陰,舌絳煩渴,發斑發疹,吐血,衄血,咽喉腫痛。
熟地: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不調,崩漏下血,眩暈,耳鳴,須發早白。
2、藥效區別
生地:性寒,功能涼血清熱、滋陰補腎、生津止渴,常用于治療熱入營血、骨蒸癆熱、咽喉燥痛、痰中帶血等癥。由生地為主所制的六味地黃丸,就是千古著名的補腎良方,臨床還常用于慢性腎炎、高血壓、神經衰弱、肺結核等病的治療。
熟地:性溫,其功用也發生變化,為補血要藥。配伍當歸、白芍、川芎就是大名鼎鼎的“四物湯”,常用于治療血虛癥。熟地配白芍能養肝,配柏子仁養心,配龍眼肉能養脾,配麻黃則通血脈。但熟地滋膩滯脾,有礙消化,故脾虛者少食,腹滿便溏者不宜服用。
3、生地和熟地能一起吃嗎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生地和熟地還是不同的,兩者雖然不同,但是兩者是可以一起食用的,兩者共同食用能起到涼血作用的同時還能起到補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