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腹皮可能我們不太能了解是什么東西,因為在生活中我們不是能夠經常接觸到,就算我們接觸到但是我們不是專業人士可能也不太清楚它的作用是什么。其實大家有所不知大腹皮是一類中藥材,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大腹皮的藥用價值有哪些吧。
大腹皮,中藥名。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干燥果皮。又名檳榔衣。主產于海南、廣西、云南等地。冬季至次春采收未成熟的果實,煮后干燥,縱剖兩瓣,剝 取果皮,習稱“大腹皮”;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實,煮后干燥,剝取果皮,打松,曬干,習稱“大腹毛”,生用。具有下氣寬中,行水消腫之功效。現代研究,該品有興奮胃腸道平滑肌、促胃腸動力作用,并有促進纖維蛋白溶解等作用。
一、藥理作用
1.大腹皮能刺激副交感神經,促進胃腸蠕動而致腹瀉并能使心博變緩,血壓下降及促進唾腺,汗液分泌。還能麻痹絳蟲神經系統,故可驅絳蟲。
2.下氣寬中。大腹皮辛散溫通,行氣疏滯。性善下行,化濕滯結氣,寬中除脹。臨床多用于濕邪阻滯,脘腹脹滿。
3.利水消腫。大腹皮性善下行,宣通水道,有利水消腫之功。如《本草備要》曰:“辛泄肺,溫和脾,下氣行水,通大小腸。治水腫腳氣……。”
4.鑒別應用。大腹皮與檳榔同屬一物。一子一皮,功效同中有異。大腹皮質輕。專行無形之滯氣,而行氣寬中。檳榔質體沉重,善行有形之積滯,以消積行水。
二、應用
1.胃腸氣滯,脘腹脹悶,大便不爽。本品辛能行散,主入脾胃經,能行氣導滯,為寬中利氣之捷藥。治食積氣滯之脘腹痞脹,噯氣吞酸、大便秘結或瀉而不爽,可與山楂、麥芽、枳實等同用;若治濕阻氣滯之脘腹脹滿,可與藿香、陳皮、厚樸等同用。
2.水腫脹滿,腳氣浮腫,小便不利。本品味辛,能開宣肺氣而行水消腫。治療水濕外溢,皮膚水腫,小便不利,可與茯苓皮、五加皮等同用,如五皮飲(《麻科活人全書》);若治腳氣腫痛,二便不通,可與桑白皮、木通、牽牛子等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