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腹皮:是檳榔的果皮,具有下氣寬中、利水消腫的功效,用于治療濕阻氣滯、脘腹痞悶脹滿、大便不爽等證。
【別名】檳榔皮(孫思邈),大腹毛(《醫林纂要》),茯毛(《會約醫鏡》),檳榔衣(《藥材資料匯編》),大腹絨(《藥材學》)。
【來源】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果皮。冬、春二季采收成熱果實,剝下果皮,打松,置水中浸泡,曬干,再打松除去外果皮。
【生境分布】主產廣東海南島、云南、臺灣;廣西、福建亦產。
【性狀】干燥果皮,通常縱剖為二。未打松者呈橢圓形瓢狀。長6—7厘米,寬約3厘米,厚約1厘米;外果皮灰棕黃色,有褐色斑點及縱裂紋。已打松者,外果皮脫落,中果皮為黃白色至灰黃色的纖維,纖維縱向排列,外層松散成縷,內層纖維較粗,現棕毛狀。內壁凹陷,褐色或深棕色。表面光滑呈硬殼狀。體輕松,質柔韌,易縱向撕裂。無臭,味淡。以色黃白、質柔韌、無雜質者為佳。
【炮制】揀凈雜質,碾軋使軟,敲打,篩去泥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