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耳毒性一類西藥,人們已有所了解。而由于多年來人們對“中藥很少有負作用”的片面認識,以致目前因服中藥不當導致急、慢性腎功能衰竭的人數日趨增多。因此,提高中草藥對腎臟的毒副作用的認識,防止濫用腎毒性藥物,是醫學科普工作的一個刻不容緩的任務。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比利時醫師首先發現,許多急于減肥的婦女在無所顧忌地大量服用中草藥減肥后,發生急性腎衰,于是,提出了“中藥腎病”說。對此,國內專家提出異議,認為中藥造成腎病只是個別藥物成分的腎毒性所致,不能統稱為中藥腎病。但是,我國近來已發現了為數不少的腎功能不全患者是由于不規范地濫服中草藥所致,并且病例數有逐漸增多的趨勢。這些事實告訴我們,某些中草藥可能確有腎毒性。
中藥關木通中含有的馬兜鈴酸能損傷腎小管及間質,會使近端腎小管刷狀緣脫落、壞死,患者出現腎性糖尿和低分子蛋白尿,同時有遠端腎小管酸中毒及低滲尿。臨床上表現為,初期出現急性腎衰,隨著時間的推移,轉變成慢性腎小管間質性腎病。這些患者的治療常常極為困難,病情往往逐漸發展為終末期腎病。對這一研究結果,黎磊石院士指出,就中藥關木通而言,它對腎臟的毒性特別值得注意,因為關木通單次口服10克即可引起中毒,而這個劑量非常接近常用量。此外,由于關木通造成的腎臟損害為非少尿性急性腎功能不全,癥狀不突出,往往不易察覺。關木通作為復方湯劑成分之一,應用很廣,而且作為“滲濕利尿劑”,常被用于已有腎臟疾病的病人,從而引起慢性腎臟損害。這些情況與原發病交織在一起,易造成診斷和治療上的困難。含有馬兜鈴酸的其他中草藥也有可能造成腎毒性,必須對這個問題有所警惕。另外,研究還證明,馬兜鈴酸有致癌作用。
值得引起人們重視的是,目前許多江湖醫生打著“祖傳秘方”、“偏方”、“驗方”等旗號,利用諸多腎臟病患者急于治病的心理,濫用中草藥治療各種腎臟疾病。這樣不僅不能為患者解除痛苦,反而會加重病情,甚至導致尿毒癥。為此,專家呼吁,應當通過各種傳媒向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進行宣傳,讓大家尤其是有腎臟疾患的人,了解和認識某些中草藥對腎臟的毒副作用,以加強防范,避免對健康的不必要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