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為中國傳統中醫特有藥物,那么你知道中藥三七草嗎?三七草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三七草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有哪些?下面就跟隨康網小編來了解一下中藥三七草的功效與作用以及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吧。
三七草的簡介
【別名】土三七(《秘方集驗》),見腫消、乳香草、奶草(《綱目拾遺》),澤蘭、葉下紅(《辰溪縣志》),散血草、和血丹(《簡易草藥》),天青地紅(《植物名實圖考》),破血丹(《分類草藥性》),血牡丹(《天寶本草》),九頭獅子草 (《昆明藥植調查報告》),白田七草(《中國土農藥志》)。
【來源】為菊科植物三七草的葉或全草。
【植物形態】三七草多年生直立草本,宿根肉質肥大。莖帶肉質,高1米以上,嫩時紫紅色,成長后多分枝,表面光滑,具細線棱。基生葉多數,叢生;有鋸齒或作羽狀分裂,上面深綠色,下面紫綠色,兩面脈上有短毛;莖生葉互生,形大,長8~24厘米,寬5~10厘米,羽狀分裂,裂片卵形至披針形,邊緣淺裂或具疏鋸齒,先端短尖戌漸尖,葉片兩邊均平滑無毛;葉柄長1~3厘米;托葉1對,3~5淺裂.頭狀花序,排列成傘房狀,疏生莖梢,長1.5~2廈米;總苞綠色,摘狀或鐘狀,苞片線狀披針形,長約13~16毫米,邊緣膜質,半透明,10~12枚排成一列,基部外面附有數枚小苞片;花冠筒狀,黃色,6裂,裂片線形至卵形,長7~10毫米,先端尖;雄蕊5,藥連合;雌蕊1,子房下位,柱頭分叉,呈鉆狀,有短毛。瘦果線形,細小,表面有棱,褐色,冠毛多數,白色。花期9~10月。 生于山野或荒地草叢中。-般多為庭園間栽培。分布江蘇、浙江、河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陜西、云南、貴州、廣東、廣西、臺灣等地。 本植物的根(菊三七)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三七草的功效與作用
活血,止血,解毒。治跌打損傷,衄血,咳血,吐血,乳癰,無名腫毒,毒蟲螫傷。
三七草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或搗汁。外用:搗敷。
三七草的禁忌注意
三七草內含吡咯烷生物堿成分,可造成肝窶和肝小靜脈的內皮細胞損傷,導致肝小靜脈阻塞,肝細胞不同程度液化壞死,晚期可見肝纖維化,患者出現肝大、右上腹痛、腹水和黃疸等癥狀,而且這種損害一經形成,常常無法逆轉,最終發展為肝功能衰竭或頑固性腹水。一些受到肝損傷的重癥患者,甚至只能求助于換肝手術來維持生命。
三七草的選方
①治跌打,風痛:土三七鮮根二至三錢。黃酒煎服。
②治吐血:土三七根,搗碎調童便服。
③治癆傷后腰痛:土三七煎蛋吃。
④治產后血氣痛:土三七搗細,泡開水加酒兌服。
⑤治蛇咬傷:三七草根搗爛敷患處。
擴展閱讀:三七草臨床應用
治療大骨節?。喝【杖邏K根浸泡于30%酒精中,制成10%酊劑;或煎成藥液配成12.5%及6.25%(供學齡兒童用)糖漿。每次20~30毫升,每日兩次,飯后30分鐘服。成人患者70例,經1個月觀察,有效率達88.6%,其中顯效21例(占30%),好轉41例(占58.6%);兒童患者31例,顯效9例,好轉22例。有效病例平均服藥8天左右(最短1天,最長18天)關節疼痛即可減輕。有的病人服藥過程中出現疼痛加重現象,這往往是藥效的信號,如堅持繼續服藥,疼痛可自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