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能治哪些病?
急性腎小球腎炎
北芪30克,沸水沖泡當茶飲,1日1劑,20天為1個療程,治療27例,治愈19例,有效6例。
幽門螺旋桿菌陽性胃潰瘍
黃芪50克,沸水沖泡30分鐘當茶飲,1日l劑,30日為1個療程,治療13例,其中2例治愈,9例有效。
銀屑病
黃芪30克,當歸、生地、白蒺藜各30克。水煎2次,早晚分服,有人治療94例,治愈63例,有效21例,總有效率89.36%。
糖尿病
消渴多汗,常一味取效。(聶文濤:《食物訓練與糖尿病康復》)。對糖尿病伴有浮腫、面色黃者,常用防己黃芪湯加葛根等。如果糖尿病所致的下肢潰瘍或深部血栓者,則用生黃芪60克,配合葛根30克,懷牛膝30克、石斛30克、赤芍30克、丹參20克等。
腫瘤化療放療以及手術后
患者出現貧血、浮腫,食欲不振、容易出汗及感冒等,常是應用黃芪的指征。臨床常用黃芪建中湯、十全大補湯等。曾治療1例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其主要癥狀為多汗、惡風,發高熱,用黃芪60克、肉桂10克,配合真武湯,服藥1周后,出汗惡風顯著減少,治療1年,病情穩定,幾乎未出現發熱。十全大補湯是常用的腫瘤后的體力增強劑,日本應用比較普遍。其組成為:黃芪15克、肉桂3克、人參5克、白術10克、茯苓12克、甘草3克、當歸6克、川芎6克、熟地12克、白芍10克,水煎服,日分2~3次服用。中國傳統有丸劑和膏劑,日本有顆粒劑,主要是便于久服。
慢性鼻炎
常用玉屏風散:黃芪15克、白術12克、防風10克。主治氣虛自汗,容易感冒者。過敏性鼻炎、花粉癥、哮喘、老人感冒等經常用。方中可加用生姜3片、紅棗10粒。
骨質疏松
骨質疏松、腰椎病、頸椎病、貧血等,可見關節疼痛、麻木自汗等癥者,可用黃芪桂枝五物湯。組成:黃芪30克、桂枝10克、白芍藥15克、生姜3片、紅棗12 枚。此方不可用甘草。當年范文虎治療醫家沈某之媳病肢體酸麻,曾服桂枝湯加味治療未效,范氏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原方,2劑即效。桂枝湯與黃芪桂枝五物湯僅甘草、黃芪之差異,一味藥的區別,效果竟然大不一樣(見《魏長春臨證經驗集》)。
上消化道潰瘍,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可用黃芪建中湯。組成:黃芪15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甘草6克、生姜3片,紅棗12枚,麥芽糖適量沖服。多適用于病情呈慢性化,有輕度貧血,自汗盜汗,喜歡吃甜食,舌質暗淡者。如體型消瘦者,黃芪不宜大量使用,否則會導致腹脹和食欲減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