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了到2030年消除肝炎危害的目標。多年來,我國政府部門、醫(yī)學專業(yè)學會等各方力量在肝炎防控上投入大量精力,尤其在基層肝炎防治上給予重點支持,防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但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以乙肝防治為代表的肝炎防控任務重,在西部尤其是深度貧困地區(qū),肝炎形勢更為嚴峻。2018年7月,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疾病預防控制局指導、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組織開展了“扶貧攻堅 健康同行——肝炎健康促進與防治項目”,至2019年1月12日,項目第一期正式結束,為西部貧困地區(qū)培訓了87名基層肝炎防治技術骨干,在6個省市舉辦10了場基層健康促進活動,為近1500人免費檢測乙肝表面抗原。項目第二期也即將啟動。
據悉,“扶貧攻堅 健康同行——肝炎健康促進與防治項目”(以下簡稱“肝炎防治項目”)旨在貫徹落實國家“三區(qū)三州”健康扶貧攻堅行動,著力改善西部肝炎防治現況,來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在GSK中國的公益支持下,“肝炎防治項目”計劃用時三年,在新疆、云南、廣西、內蒙古、西藏、甘肅、陜西、重慶、青海、四川、寧夏、貴州十二個省區(qū)市開展不低于30場次的肝炎防治專家組下西部基層活動,提供健康促進與技術支持,同時在北京、上海等多地設立肝炎防治技術骨干培訓基地,為西部地區(qū)培訓300名技術骨干。
本項目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yī)院肝病中心主任賈繼東表示,在本次項目開展之前,中國基層乙肝防治與健康管理技術培訓工作已經推行了多年,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績,在此基礎上,深化了“走出去”和“請進來”:即讓權威專家“走出去”深入基層,對基層醫(yī)務人員進行完整、系統(tǒng)、集中式的培訓,推廣肝炎防治知識,并與當地進行深度互動,討論基層醫(yī)生遇到的實際病例,指導他們解決實際中遇到的問題,專家還同時在當地開展公眾教育及義診活動;將基層醫(yī)生“請進來”到北京、上海、廣州和成都的大醫(yī)院進行為期三個月的肝炎專題學習,培養(yǎng)他們成為肝炎防治技術骨干,希望他們回到當地后能進一步輻射和推廣技術。賈繼東認為,這個項目充分發(fā)揮了專家資源的優(yōu)勢,以學術為主動,從院士到中青年的專家都積極參與,真正為提高基層肝炎防治水平做貢獻。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表示,在基層,尤其是偏遠、落后地區(qū),醫(yī)生很少有機會到大城市、大醫(yī)院學習,通過本次“肝炎防治項目”能負擔基層醫(yī)生的學習成本,讓他們有機會開闊眼界,提高肝炎防治的工作理念和工作精神,參加培訓的學員也給出了非常積極的反饋。“通過這個項目,邊遠地區(qū)的醫(yī)生能接觸到最新的藥物、理念和檢測手段,對于提升當地的診療水平會有很大幫助。此外,基層醫(yī)生可以與大醫(yī)院建立起聯系,開展遠程交流。”張文宏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醫(yī)學部病原生物學系教授莊輝表示,“肝炎防治項目”能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當地政府部門、醫(yī)院、肝病學會、感染病學會的支持。莊輝參加了項目的江西省于都站,當地的很多政府官員都來到了活動現場。“肝炎防控是一個社會性工程,需要全社會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莊輝說。
上海南京軍醫(yī)臨床肝病中心主任陳成偉表示,本次“肝炎防治項目”有公司作為贊助支持方,同時保持了獨立的學術性和完全的公益性,為企業(yè)如何參與健康公益項目和助力健康中國建設提供了很好的典范樣本。同時,陳偉成建議,在前期成功經驗的基礎上,要進一步擴大項目的覆蓋范圍,擴大受眾面,全面提高基層肝炎防治水平。
廣東省肝病分會主委、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感染內科主任侯金林表示,乙肝是肝炎防治工作中的一項重點內容,要提高乙肝的知曉率、診斷率和治療率,減少新發(fā)感染率,最終減少肝癌的發(fā)生,降低死亡率。其中,母嬰傳播是乙肝防控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侯金林表示,很多落后地區(qū)的乙肝母嬰阻斷工作比較落后,缺乏免疫球蛋白和抗病毒治療,乙肝的知曉水平也相對滯后。侯金林認為,“肝炎防治項目”一方面提高了基層醫(yī)生診療水平,另一方面,借助這個項目以及媒體的宣傳,提高了大眾對肝炎防控的重視,以共同提高肝炎的治療和管理水平。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