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的抉擇
整頓藥價虛高、帶金銷售,已有多年。在改革最初幾年,醫藥代表們依然能混得風生水起。但近兩年接連不斷出臺的政策大棒,讓醫藥代表們感受到了煎熬。
2015年7月1日,浙江在全國率先實施藥品集中采購新政,從源頭和機制上降低虛高的藥價。
“其實感覺錢越來越難賺是在2014年,浙江省開始第一批藥品集中招標采購。所有的藥品一個原則:降價。最基本的降10%,有些產品甚至降百分之幾十,砍掉的都是純利潤。醫藥代表沒有操作的空間,就沒法做了。”葉華的收入,也在這兩年遭遇斷崖式下跌,“起碼減少了一半。”
今年2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見》(業內稱醫藥國17條)發布,意味著醫藥代表將與銷售分離。這條政策最具殺傷力的約束是:醫藥代表的失信行為,會記入個人信用記錄。
“這也就意味著,萬一在帶金銷售過程中被抓,今后消費貸款、出國等等都會受到影響。”葉華說。
高壓之下,一些醫藥代表開始擔心出路。葉華的一個圈內朋友李沐,最近特別焦慮,“三分之一的同事已經走了,剩下的同事在等公司最后的態度,目前還沒有收到公司方面的正式通知。”
能否根據意見要求,從售藥回歸到“講藥”?李沐一臉無奈地搖頭:“一些年輕的、有學歷的代表也許可以,但我勝任不了。都是過了半輩子的人了,還怎么去學習?何況從一個銷售轉學術,是不適應的,比如你是一個司機,讓你去當老師,你怎么適應?”
相較李沐的觀望,葉華選擇了離開。“這行業是金錢+關系型營銷,所有的東西都是建立在關系的基礎上。這層關系,需要你反復地去維護。我在這行提心吊膽地干了15年,心里早就疲憊了。”葉華說,“其實整個醫療健康產業,體量是很大的。國家在出臺這個政策關上一扇門的時候,也在出臺另外一個政策,打開一扇窗。譬如近幾年國家就在大力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我們手里的資源就可以好好運用起來。”
葉華正在規劃自己新的人生,將來打算做醫生經理人的他難掩內心小激動。對于這次的選擇,他這樣表述:“我要去做光明正大的事了。”
醫生和醫藥代表高收入背后,病人的金錢和健康淪為犧牲品,很贊同這樣的觀點,相信政府出重拳整頓藥價虛高,患者看病吃藥、病患就醫環境等等都會慢慢好起來。